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一、教育学《终身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二、心理学《成就动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教学法《浅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消极影响》
学生姓名:
班 级:
学 号:
教育学
《终身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法
浅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消极影响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在美国兴起。90年代,这股“建构主义”之风登陆我国。在此后几年中,涌现大批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文献。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而本研究旨在讨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消极影响,使这一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做到更科学、更有效。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消极影响
正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注意到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自己决定赋予对世界的理解和它的意义,个体能够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加关注怎样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它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主动性。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今天的教学改革有重大意义。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和以往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有所不同。不同的具体表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三个重心转移:
从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意义建构”的独特观点。指出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这其中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学生对当前只是理解要以原有知识为基础,要超越外部知识;二是不能对原有知识或经验简单提取和套用,学生要对旧经验,加以改造和调整,就是同化与顺应统一。建构主义强烈主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从个体出发,真正把学习者的主动性的发挥放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首位。
从个体化式学习到社会化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性的互相作用,关注社会化的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只是不仅是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学生可以和专家或老师进行交流,为知识的建构提供丰厚的资源。合作学习是实现建构主义思想的好形式。
从概括学习到情景性学习。
建构主义的新颖之处在于它脱离空泛、简化,缺乏情景性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模式极大限制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人们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及具体情境的活动和感知上。通过活动和文化,社会实践的参与,学生从而能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作出预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要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以学生为重心代替以老师为中心;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现代教学意义重大。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过于强调学生对意义建构的能动性,忽视真理的绝对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构建是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是,人的认识、经验或知识毕竟首先来自客观世界和实践,否则就只能是主观臆断或妄想。这种过于强调知识的确定性、变化性的观点,某种程度上否认真理的绝对性,是有悖于科学理性的,会给教育研究和实践带来混乱。
2、单方面的强调学习知识时的意义建构,忽略外部技能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是意义建构,但事实上,学习还包括必要的外部操作技能的学习,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外部技能训练同样占有重要位置。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数学家,除非他已经自动化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否则不能成为数学家;再比如,训练学生掌握那些人与人之间关系技能或其他在多元时代进行的恰当选择的技能,都是很必要的。意义建构不能代替所有的其它教育方式。
3、过于强调清净的偶然性与重要性,忽视了间接性的经验学习。
建构主义学者把知识分为结构良好的领域和结构不良领域,明确的与默会的,简单的和复杂的,提倡情境教学时,主张具体和真实,强调知识是情境性的。但认知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从感性经验出发,掌握抽象概念、规则,并把握其在具体情境中的变化性
全部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