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诗歌论哈代诗歌中的生态观
摘要:作为一名自然诗人,托马斯・哈代在其诗歌中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其作品表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人文主义关心。本文经过对哈代的代表诗作的分析,揭示出哈代诗歌中的生态思想: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和自然友好共处。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诗歌;自然生态;人文生态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生态批评教授乔纳森・贝特在其著作大地之歌 的开篇就提出了一个主要的看法:“哈代和奥斯丁的作品之因此经久不衰,备受瞩目,是因为它们展现了古老的英格兰田园风光的精髓,那些已经成为我们记忆中的画面。” 177作为一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大师,哈代本质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诗人。实际上,她的诗歌比她的小说更能表现她的真情和思想。她的诗歌包罗万象,大到宇宙之主宰,小而一花一鸟,皆发于诗。在她的近千首诗作中,我们愈加清楚地看到她的思想轨迹:对爱情的赞美、对生物的爱惜、对人的讴歌、对战争的憎恨、为生灵苦难的呐喊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徐志摩是中国第一位译介哈代诗歌的作家,她对哈代极为推崇,她曾撰文写道:“从她那六十年不懈不弛的真纯经验里,哈代,像春蚕吐丝制茧似的,抽绎她最微妙最桀傲的音调,纺织她最缜密最经久的诗歌――这是她献给我们可珍的礼品。” 2168
一、 自然观的形成
1840年6月,哈代出生于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多切斯特一个小村庄。多塞特郡是个古色古香的农业郡,在哈代的幼年和青年时期,几无近代工业。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哈代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充满深情和热爱。受父亲的影响,哈代对音乐和建筑全部有些造诣。受母亲的影响,哈代从小就喜爱阅读。母亲在她上学很快就让她阅读17世纪英国诗人德莱顿翻译的维吉尔的诗集,激励她研习古典文学,让年幼的哈代品尝到了文学的美妙。在她一生的80多个年头中,只有5年时间1862-1867离开过农村,她熟悉大自然的林木花草、飞禽走兽、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她细致而深入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并试图从大自然的改变中寻求生命的真谛。她在小说和诗歌中,编织了她心目中的田园理想王国,尽情赞美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和威塞克斯人远离工业文明的浓郁的乡村风情。哈代的创作始于诗歌,也最终诗歌。晚年的哈代最终能够实现少年时代的梦想,在宁静的乡村写诗,这对哈代而言应该是一个莫大的抚慰。
二、 对自然生态的思索
作为一名自然诗人,哈代擅长于寄情于景,将自然景物和人类的情感世界紧密结合。在哈代看来,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全部含有和人类相同的情感。哈代在创作中就数次利用了鸟的意象,并给予它们深厚的感情内涵。在郊外雪景的第二节,诗人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只勇敢的小麻雀的形象。在一条条街巷全部人声寂灭的冬日,小麻雀不畏严寒,飞上了白雪皑皑的树枝。树枝上摇落的雪块有它的三倍大,盖头盖脑地把它冲倒在地上,几乎把它埋在了雪窝里。然而麻雀没有被吓倒,它重新“飞到低枝上栖歇,又抖落树枝上片片玉屑”。4192经过小麻雀的意象,哈代期望大家要靠顽强的斗争来改进自己的命运和处境,从而生活得更美好而不是作消极的等候。
作于19世纪最终一个黄昏的黑暗中的鸫鸟,开篇即是一幅悲伤的残冬景象:像幽灵般发灰的寒霜,宛如断弦般纠缠的藤蔓,恰似“斜卧着世纪的尸体”的大地,加上阴沉的天穹和咆哮的寒风。面对如此景象,诗人难免以为冲动枯萎
2021年哈代诗歌论哈代诗歌中的生态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