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宋代死刑犯的刑前会见权 死刑犯怀孕改判什么刑.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1年宋代死刑犯的刑前会见权_死刑犯怀孕改判什么刑宋代死刑犯的刑前会见权_死刑犯怀孕改判什么刑

     北宋有个叫宋祁的大才子,就是那位以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令同僚惊艳的“红杏尚书”。她的父亲宋玘,曾在常州当了十年法官。每次有死刑犯马上处决,宋玘必拿着判决书告诉囚犯:“尔罪应死,尽召家人,使之相见。”还给死囚安排了比较丰盛的最终一餐。临刑之际,“囚皆叩颡感泣”。待犯人伏法后,又替她们请来僧人“诵经忏罪”。常州的死囚全部很感念宋玘的恩德。
  我们当然能够说,宋玘是一位很有同情心的法官,但她所实施的,是一套宋人已在法律上确定下来的死囚“临刑关心”制度。
  依据宋朝的立法,这套“临刑关心”制度包含七个层面:一、死囚被处决之前,“仍先给酒食”,许可犯人的最终一餐吃好喝好;二、“听亲戚辞诀”,犯人享受在临刑前会见亲人、进行人生离别的权利;三、“示以犯状”,即当众宣读犯人的罪状、判决、断由法律依据,不搞秘密宣判;四、“不得掩塞其口”,即严禁用东西塞住临刑死囚之口,要许可她说话;五、若死囚“翻异翻供喊冤,或其家眷称冤”,必需中止行刑程序,快马“递申提点刑狱司审察”元丰令;六、死囚通常在未申时分黄昏行决,“经宿乃许收瘗”,尸首第二天由亲属领回收葬,官府不得阻挠;七、没有亲属、家人的死囚,由官府给体面的安葬,“诸囚死,无亲戚者,皆给棺,于官地内权殡,其棺并用官物造给,置砖铭于圹内,立牌于上,书其姓名”天圣令。
  当然,宋玘的做法愈加周全、更为人性化,不仅提醒死囚“尽召家人,使之相见”,还请了僧人来替被处死的犯人念经超度,这种指向终极关心的“临刑关心”精神,比之今日西方社会许可神父进入监狱为死刑犯祷告的人道主义做法,毫不逊色。因此,我们无须奇怪为何众死囚要对宋玘“叩颡感泣”,甘愿来生“做狗马偿厚德”。
  宋代的死囚“临刑关心”制度,来自于华夏的优良法制传统。在唐代,政府已经立法确立了“临刑关心”制度。唐令·狱官令要求:“诸大辟罪,并官给酒食,听亲故辞诀,宣告犯状,日未后即黄昏行刑”。五代时,军人专权,烽烟四起,法纪也成为一纸具文。后唐的法官张仁彖不忍看到死刑犯被抛尸荒野,提议政府沿用唐令中的“临刑关心”标准。宋朝建立后,将唐代的“临刑关心”制度继承了下来,并把它发展得愈加完备,比如立法强调“不得窒塞死囚口耳,蒙蔽面目”,这等于从法律上保障了死刑犯“临刑称冤”的权利。
  这一死囚“临刑关心”制度的背后,蕴藏着古老的“恤刑慎杀”司法理念。我们的先人认识到,“人命至重,难生易杀,气绝不续者也,是以圣贤重之”。出于对人命的珍视,中华文明在很早时候就发育出“疑罪从无”的思想,尚书说,“和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宋朝司法接收了“和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的思想,比较注意恤刑慎杀。即使宋代几乎每十二个月全部会判处两三千名犯了死罪的犯

2021年宋代死刑犯的刑前会见权 死刑犯怀孕改判什么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