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家轶事名家改稿轶事
有些人说:“好文章和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此话颇富哲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精心改稿的轶事,就给我们以这么的教益。 三改小标题
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写了一本题为给农村贫农的小册子。为了能让广大农民看懂,她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字斟句酌,精心修改。仅第一章的标题,就改了3次。
第一次标题是许很多多人已经听到了城市工人的斗争;
第二次标题是城市工人的斗争、反对政府的斗争;
第三次标题是城市中的工人斗争;
最终定稿压缩成城市工人的斗争。
伴随列宁的每一次修改,该标题愈臻完善、正确,文字也愈加精炼、明了。
作品和手稿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作态度极其严厉认真,一丝不苟。她的每篇作品,全部是反重复复修改而成的。这从她的作品和手稿中就看得十分清楚。
她写过一篇破坏地狱和建立地狱的文章,手稿一共有400多页,上面涂满了修改的字迹,最终发表时只有20页。
她的小说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发表时只有5页,可是手稿却有800页。
她写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仅开头就改过12次,最终才定稿为“幸福的家庭全部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充满生活哲理的名言。
她曾在日志中这么写道:“写作真是件艰苦的工作。我不偷懒,可是整整一天,只改了5页,而这还需要再修改。”
只写第一行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初学写作时曾带着一篇新写的短篇小说去向她的老师――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请教。
她在福楼拜的书桌上看见一厚叠10行字的稿纸,上边只有第一行写有铅笔字,而其他9行全部是空白。莫泊桑见了十分吃惊,便问:“您这么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
福楼拜笑道:“亲爱的,我一直有这么的习惯,一张稿纸只写第一行,而其他9行是留着作修改用的。”
莫泊桑似乎悟到了什么,急忙向老师告辞,赶快回家修改她的新作去了。
贴在墙壁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起初写文章也写不好,以后看到唐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写的文章,原稿改得一塌糊涂,才恍然大悟。今后以后,她写文章就十分注意在修改上下苦功夫,每写一篇文章,总要修改很多遍。
她还常常将稿子贴在墙壁上,重复地看,逐步修改,有时原稿竟改得一字不留,直到再无可改,才拿给他人看。她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原稿中一句有数十字,经她再三修改,只剩下“环滁皆山也”5字。
生命垂危时
中国文学大师鲁迅认为,修改文
2021年文学名家轶事名家改稿轶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