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摘 要:人类创造了图画再创造文字,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要比语言更丰富。幼儿也在用自己的画表达着他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历程。只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深入分析,才能读懂每一幅稚拙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绘画意义 艺术表现能力 创造力 科学指导
绘画活动对于发展幼儿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过程中存在着只重自已教学计划落实,忽视幼儿心灵感悟与情感培养,以成人的眼光去评价进行教学评价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幼儿绘画过程中,采取正确的对策,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与评价。
一、学期阶段的美术有利于幼儿兴趣的培养
学前阶段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兴趣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例如:“在活动中让幼儿画汽车,从表面上觉得很乏味,难以入手,,我们都知道孩子都喜欢玩积木,我们可以用积木拼出汽车,在玩耍中得到学习,从而了解汽车的特征,让幼儿提高画汽车的兴趣。这样幼儿更容易将自己的意愿表现出来,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容易哭,坐不住,不喜欢画画。所以,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情境游戏。如:小乌龟卖气球“这一活动,以小乌龟的口吻简洁,明了的向幼儿提出要求。如“我卖的气球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哪几种颜色?小朋友能不能帮我多画几个啊?”最后给小朋友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小乌龟将自己带来的小花送给小朋友们,并鼓励他们:“那么多漂亮的气球啊,我要把它们送给我的好伙伴们。”小朋友因此而增加自己的信心。从而能在成功的艺术表现获得愉悦感,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目。
2.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3.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例如: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涂色能力和技巧,
金霞美术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