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研究旧苑
摘 要:本文对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探讨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部分名家学者产生的影响。由此,汪中骈文之成就及价值也可见一斑。
关键词:汪中 马守真 陈寅恪
汪中,字容甫,江全部人。清代中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其骈文享受清代骈文第一之美誉。所作哀盐船文、自序、吊黄祖文皆著称于时。其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哀婉真切,极为感人。充足表现了汪中骈文的特点,同时也对后世学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并序1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汪中旅居江宁今南京时,经旧院伤悼之作。文章同情马守真的不幸遭遇,认为她沦为妓女“谅非得已”。同时,作者也感叹自己“哀乐由人”的幕僚生涯和马守真相类。文行骈体,写志怀伤,哀婉感人。
汪中这篇文章之因此如此感人,首先和其惨淡的身世相关;汪中七岁丧父,“三族罕过问者”,2靠母亲缉履为生,又逢灾荒,随母亲徙居扬州城北的草棚。汪中在先妣灵表中说:“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然丐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籍稿于地,每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从小就饱尝人情冷暖的汪中,以后在书店里当学徒,靠着自己的努力遍览群书,成为一代著名的学者。
其次,汪中满腹才华却失意科场,怀才不遇,只能靠游幕为生,是形成这篇骈文情文并茂的原因之二。汪中在吊马守真文并序中写到:“老弱之命,悬于十指。一从操翰,数更府主。俯仰异趣,哀乐由人。如黄祖之腹中,在本初之弦上”。“自束发依人,嗟跎自效。逮于长大,几更十主”,道尽了当幕僚的难言之隐。写文章得看主人的意思和马守真“婉�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又何异呢?只是“幸而为男,差无床箦之辱耳”,感慨良深。
在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并序中,汪中把自己和一个风尘女子比较,格调不高但感慨至深。除了本文,汪中还在吊黄祖文和自序中也一样提到人生的悲苦和游幕生活的辛酸。在吊黄祖文中,汪中说:“余束发依人,嗟跎自效。逮于长大,几更十主。何尝不赋鹦鹉于广筵,识丰碑和道左?而醉饱过差,同其狷狭,飞辨驰骋,未闻心赏。”感叹自己的命运,连黄祖这么的识才之士也没能遇上。她在自序一文中也说:“刘孝标作赋章华之宫,置酒睢阳之苑,白璧黄金,尊为上客。虽车耳未生而长裾屡曳。余簪笔�书,倡优同畜,百里之长,再命之士,苞苴礼绝,问讯不通。”刘孝标会写文章,两事英主,被人尊为上客。而自己呢,却“倡优同畜”,感觉上就像给人取乐的倡优一样。汪中的悲苦正在于此,也正是在“俯仰异趣”,“哀乐由人”这一点上,她和马守真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汪中的文章之因此美,还和骈文用典、声韵等本身含有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关系。钱林称其“湛深好书,文藻甚盛”,又言其“所为骈体文,志隐味深。”王念孙说汪中为文“则汉、魏、晋、宋作者而铸成一家之言,渊雅醇茂,无意摩放而神和之合,盖宋以后无此作手矣”。其实这全部和骈文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周勋初先生在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里对骈文有这么一段叙述,她说“清代朴学的兴起,在文学上也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流派的大师,熟悉典章制度、名物训诂、,对文学、声韵又有精深的研究,她们把这方面的修养连用于作文时,也就轻易走上骈文的路子。因为骈文作者首先要在典故和声韵方面有深厚的功夫。”
汪中是朴学名家
2021年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研究旧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