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汪曾祺金陵王气论汪曾祺的“文气论”.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汪曾祺金陵王气论汪曾祺的“文气论”
汪曾祺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出众的理论批评家。收在汪曾祺全集里的理论批评类文章多达17四篇,占整个散文创作数量的40%略强。汪曾祺认为:“现在有些搞文艺理论的同志,完全用西方的一套概念来解释中国的不仅是传统的而且是现代的文学现象。我认为不一定完全能解释清楚。中国人和西方人有很多概念是没法讲通的。”1她的批评理论,不论在内在精神上,还是在话语方法上,全部表现出了强烈的本土化特征。就详细内容而论,她的批评理论关键围绕着语言、叙事和文气三个方面展开,其汉字气论是整个理论的关键,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本文拟从渊源、内涵、意义等多个侧面,对她的文气论略做梳理。
  一
  文气论至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年历史了。伴随时代的沿革,它的侧关键屡经变更,内容不停得以丰富和发展。其中曹丕、韩愈和桐城派,全部是处于关节点上的主要人物,而汪曾祺的文气论,关键就是在继承这三者看法的基础上融会创新而成的。就详细内涵而言,汪曾祺的文气论包含禀气论、布局论和文字论三个层面。
  禀气论。汪曾祺曾数次谈及文气论的历史沿革。在小说的思想和语言中,她说:“文气论大约从文心雕龙起,一直讲到桐城派。”2在其它场所,她通常将文气论的源头上溯至唐宋,所包括的人物包含韩愈、苏轼、苏辙、归有光及桐城派,但惟独不谈真正的鼻祖曹丕,这确乎令人惊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在她看来,作品的气貌和作家的气质、才性完全统一,作品的独特风格就是作家先天禀有之气投射的结果。曹丕的这个看法影响深远,也在实际上为汪曾祺所继承,她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作品风貌,“一个人的气质,不论是由先天还是后天形成,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3“一个作家,经过一段实践要认识自己的气质,我属于哪一个气质,哪种类型。……要认识自己的气质,违反自己的气质写另外一个风格的语言,那是很痛苦的事情。”4曹丕所谓气之“清浊”,实际上就是“阴阳”,阳气上升则为清,阴气下沉则为浊。但在文论中继承了曹丕的看法并最先明确阴阳之辨的是姚鼐,她在复鲁�非书中指出:“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美,而阴柔阳刚之发也。”汪曾祺对此也很熟悉,她说:“中国的文人一向把文学的风格,或也能够说语言的风格分为两大类。根据桐城派的说法就是阳刚和阴柔……”5
  曹丕的文气论不论是对于分辨创作主体的气质类型,还是对于区分作品的美学风格,全部含有主要意义。但也存在显著的缺点,那就是过分强调作家先天禀气的决定作用,忽略了后天原因对创作主体的影响。以后的文论家看到了这一点,纷纷探究改变气质的方法,即所谓“养气”,她们或重在积理,或重在练识,或重在励志,或重在尚学,或重在寡欲。6汪曾祺强调读书的主要性,她认为“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跟作家本人的气质很相关系,而她本人气质的形成又和她爱读的小说,爱读的作品有一定的关系”。7她还现身说法,认为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三篇,对自己作品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她一再劝青年作家要多读古典作品,多读民间文学,认为书笈不厚,在创作上就难有作为。
  布局论。汪曾祺的文气论,并不局限于对创作主体气质的探讨,她还就文章的构架问题展开叙述。在小说创作随谈中,汪曾祺说:“我欣赏中国的一个说法,叫做‘文气’,我以为这是比结构更精微,更内在的一个概念。”8在这里,汪曾祺明确区分了“结构”和“文气”两个概念。那么,这两个概念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西方的宗教文化,给予了大家一个线性的时间观念。这种时间观念投射到叙事文学中,便展现为一个时间性结构,即小说遵照因果逻辑在时间的链条上延伸。汪曾祺对这么的“结构”十分反感,她曾有过这么一段评价:“莫泊桑,还有欧・亨利,耍了一辈子结构,不过她们显得很笨,她们实际上是被结构耍了。她们的小说人为的痕迹很重。”9中国文化是一个农耕文化,农时的周而复始给大家一个圆周式的时间观念,时间的循环性使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空间。这种观念映射到文本构架上,就凝结为空间化结构,即“不重视情节,而重视事件的自然次序的组织安排。”10于是,中国的叙事有了和西方截然不一样的概念,那就是“以对‘段’的空间化组织安排作为文理脉络的基础贯串。”11汪曾祺的文气论,就表现了这种叙事倾向。她说:“什么叫文气?我的解释就是内在的节奏。‘桐城派’提出,所谓文气就是文章应该怎么起,怎么落,怎么断,怎么连,怎么顿等等这么部分东西,讲究这些东西,文章内在的节奏感就很强。”12提、放、断、连、疾、徐、顿、挫,全部属于桐城派的“义法”,是段落间或段落内部进行空间性关联的方法。汪曾祺曾数次讨论“断”和“连”的方法,“桐城派认为章法最要紧的是断续和呼应。什么地方该切断,什么地方该延续。前后文怎样呼应。不过要看不出人为的痕迹

2021年汪曾祺金陵王气论汪曾祺的“文气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3-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