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大连凤鸣街的百年变迁大连凤鸣街.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连凤鸣街的百年变迁大连凤鸣街
在大连,只有1200米长、不到4米宽的凤鸣街显然算不上关键街道;然而,就是这么一条小街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街道两旁那些掩映在绿树中的成片老建筑,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原汁原味的“和式洋风”建筑群。
  凤鸣街的历史和大连这座城市的发展演变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凤鸣街就是大连近百年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
  多少旧事烟雨中
  大连的前身是一个名叫青泥洼的小渔村。之因此叫青泥洼,是因为那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积水成洼。现在,大连最繁荣、最具人气的商业圈,就叫青泥洼桥。
  作为一座长久被殖民者统治的城市,大连没有悠久的历史,有的只是屈辱和无奈。
  1898年,俄洋舰队开进旅顺口,强行占领旅顺。第二年8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建设自由港达里尼,并将青泥洼更名为“达里尼”,宣称:从现在起,俄国决定,将修建一座西伯利亚最大的码头,经过这个码头的中介,大连港湾将把旧大陆的两个边陲连接起来。
  在俄语里,“达里尼”是“远方”的意思。然而,这个名字并没有使用多久,192月11日,达里尼市被日本人改称大连市,一直沿用至今。
  1899年9月22日,达里尼码头开始动工兴建。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这座新城从筑港建城之初,就一改中国城市的传统设计理念,以法国巴黎为样板,完全模拟巴黎的明星广场进行设计。在这座新城的建设中,首先设计出来一个直径200多米的圆形广场,并以沙皇的名字来命名,即尼古拉广场现改为中山广场。这是大连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起点。围绕这个大广场,是10条向四面辐射的主干道。假如说,广场是太阳的话;那么,这些街道就是太阳四射的光芒。西欧花园式城市格局奠定了大连城市布局的基础格调,将这座在远东的中国城市根本欧化了。直到现在,大连依然是中国拥有广场最多的城市,中山广场、三八广场、期望广场等依然分布在大连市最繁荣的区域,每一个广场全部是这个城市主要的地标性建筑。
  在城市的设计施工中,建筑用的基石不是中国的青砖,而是欧式的花岗岩和混凝土;建筑的式样不是中国式的大屋顶,而是欧式的廊柱;不是方形的院子,而是圆形的广场……包含那些大街小巷,也不是中国古代的棋盘式格局,而是由圆形广场呈放射状铺出去的蛛网式道路。达里尼的第一任市长萨哈罗夫如此设计的目标,就是要把达里尼建成一座让中国人感到陌生的城市,而让那些坐船来观光和探亲的俄洋舰队上的士兵,从达里尼港一上岸,就好像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一样。
  据记载,到19初,整个码头即使只完成了一期工程――修起了3座码头、1条防波堤,还有1座灯塔;但俄国人对外宣称,她们已经初步建成了达里尼自由港。在碧蓝的港湾,已经开始停靠5000吨级的货轮,并有数十个国家的旗帜在港湾上空飘扬。
  俄国人的梦想才刚刚开始,就被日本人击碎了。日俄战争后,战败的俄国人丢下了100多座别墅,全部撤离。占领大连的日本人并没有改变这座城市的基础布局,而是沿袭了俄国人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合了部分日本的设计理念。她们在广场上修建了道路、凉亭和假山等,成片的日式房屋也开始大批建造。在19至1945年长达40年的时间里,日本人前后4次修改俄国人留下来的城市计划,把城市版图放大了10多倍。伴随市区不停扩大,日本移民不停增加,日本人的居住区从最初沙俄计

2021年大连凤鸣街的百年变迁大连凤鸣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