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萧红和呼兰河传-萧红的呼兰河传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萧红和呼兰河传:萧红的呼兰河传读后感
在当代作家中,萧红不是一位大家,但却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其小说中的扛鼎之作呼兰河传集中表现萧红对民族生存状态和个体生命的思索,在精神上承继了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乡土叙事的启蒙主义,也最能表现她小说创作的风格。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前后。此时,萧红和萧军分离,同端木蕻良结合,好友们不了解,在自己又身患多个疾病的情况下流亡香港。萧红的心境是寂寞的。“对于生活曾经寄以美好的期望但又一再幻灭了的人是寂寞的;对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对于自己工作也有远大的计划,不过生活的苦酒却又使她颇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所以感到苦闷焦躁的人,当然会加倍的寂寞;这么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发觉了自己的生命之灯快将熄灭,因此一切全部无从补救的时候,那她的寂寞的悲伤恐怕不是语言能够形容的。”?�?�但寂寞的好处是给人以思索的空间和时间。对现实和未来的失望多于期望的人往往注目于过去,注目于回想。当寂寞的萧红躺在病榻上,在寂寞的房间里,那些埋藏在她记忆深处的影像纷至沓来。她说:“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小说,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她不是需要讲一个小说,而是她有一个小说要讲。童年的生命体验深深地刻在萧红的生命历程中,在寂寞之时,这种体验越发鲜明,挥之不去,成为呼兰河传的创作动因。
  呼兰河传描绘的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个乡镇的图景:物质上贫穷落后,吃点小葱蘸大酱就认为是最可口的东西。精神和物质一样匮乏,年复一年的单调生活中,放河灯、唱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是整个小城最盛大的节日。传统和通例支配着一切。“牙科医生的大招牌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因此那牙科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封闭守旧的文化对一切所谓的异端有种本能的排斥。小团圆媳妇仅仅因为不大像团圆媳妇而被“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致死。萧红真实地描绘出呼兰城人的存在:大家活在生活的表面,对人本身最为主要的问题――人应该怎样有价值地生存全部茫然不知。“生、老、病、死全部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在“呼兰城社会”,人不是作为人的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物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呼兰河传延续了生死场中对古老民族生存状态专题的思索,但比后者更为深刻。
  生死场在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互为背景的描述中,揭示了一般中国人麻木的精神状态及其空寂无聊,几于被一个本能的自虐行为和心理促动而形成的毫无价值的生活方法和生存状态。这么无意义的生存只是因为外力的作用日本入侵继续不下去了,她们也开始知道了民族的尊严和做人的价值,她们不再是“蚊子似的为死而生”,而是“巨人似的为生而死了”。?�?�换言之,她们作为人的觉醒是一个偶然。呼兰河传中,萧红完全从古老民族本身的存在状态和生存本相出发,反思民族痼疾和国民性弱点。因为这种混沌的生存,就是“默默地生长几千年的人生”。不但如此,在思索民族现实存在方法、思维方法、伦常人格的同时,萧红还从生命本体论层面对人生作了某种形而上的思索。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很多问题的思索是经过笔下的二元世界展现的:一个是呼兰城世界,一个是祖父、我、后花园组成的世界。两个世界经过“我”的视角交织在一起。前一个世界愚昧、残忍、无聊、守旧,后一个世

2021年萧红和呼兰河传-萧红的呼兰河传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3-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