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读中国新闻社会史有感中国新闻社会史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中国新闻社会史有感中国新闻社会史读后感
初读李彬老师的中国新闻社会史大约是在2007年冬,其后此书迭经裁汰增订,数易其稿,光目录就精心修改了数次。这次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插图版第二版面世以后,又读一遍,有些所思所得,虽不见得成熟,却是由这本书所激发的,因此借此机会略作一粗疏的清理。
  对于这部书,作者枕典席文孜孜��,用力之勤恐怕在其所著诸书中最为突出。该书第一版即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和最新一版插图本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的差异之大是一目了然的。除了图片、排版、文字校对等xx事务的精益求精,除了对史料的挖掘增补、锦上添花,除了作者一贯的晓通畅达而典雅剀到的叙事风格……笔者关心的则是增补史料之外,删除了什么?为何删除?而且除了这些删除和增补外,什么才是这本书真正的意义所在?或说,作者以搏虎之力而擒羊,到底背后有何深意?因为,假如仅仅把中国新闻社会史看做一本叙事生动的新闻史教科书,想来对于花了如许精力的作者而言,是并不能满意的,也是不客观的。即使作者自己说:“严格说来,本书既不是专著,也不是教材,而是一部依据讲课内容统计整理的讲稿。”实际上,真正的课堂讲授和将讲授内容写成文字,其实是两种工作。正如利科所说:“‘写’把‘说’的偶然性去掉了。”显然,作者这么专心去做这本书,绝不简单地只是为了在众多新闻史教材中再添一个选择。所以,不论这个文本是学术专著,还是教材,或二者全部不是,全部无关紧要,文本本身的独特征是什么,它存在的意义才是我们所要探讨和追问的。也所以,对于这个“既非专著又非教材”的独特文本,这篇“读书所感”一样既不会是一篇很学术性的问题讨论,即使毫无疑问会包括学术性的话题;也不会是一个很感性化的好恶表明,即使不可避免地会有主观的判定。因此,毋宁说这篇阅读感想,正是一个读者和该文本所进行的午夜倾谈式的对话。
  我们首先要问的是,从这部书的第一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以下简称上交大版到插图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以下简称插图版,再到最新出版的插图版第二版以下简称插图第二版,到底哪些内容被删除了?或最少说在目录上被删除了?对于一个诠释者而言,删除的恰恰是最值得注意的东西之一。根据诠释学派的看法,一个文本产生以后,文本的生产者对文本的诠释并不天然含有权威性。多重的解读可能会揭示原文本更多连作者全部没有想到的意义。那么在这个视野里,我们能够认为,该文本其实是三个独立而又相关的文本。因为每一个文本全部有其历史阐释的意义。不能简单地将它看成一个文本的修订完善。假如将它们合起来读,并作简单比较,会得到和分别读每一个版本不一样的体会。庶几能够体味作者这一写作过程中的心境变迁。
  从上交大版到插图版,再到插图第二版,改变最大的有两章,一章是“范式嬗变:横看成岭侧成峰”,一章是“文化政治:放眼全球谈新闻”。“范式嬗变”在上交大版中作为专门的一章,到插图版就没有了这一章而是被隐入文中,但同时插图版比上交大版中多了一篇代为序言的论文“‘新新闻史’:有关新闻史研究的一点设想”,和“文化政治”这一章;而插图版到插图第二版又将这篇代序和“文化政治”这一章也全部隐去,内容散入文中。这显隐之间有什么秘密?莫非仅仅是xx技术上的原因吗?最少笔者的解读是否定的。目录能够说是一本书的骨架,目录的变动就

2021年读中国新闻社会史有感中国新闻社会史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3-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