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诊所法律诊所案例
法律和医学一样,全部是需要实践的行业。外科医生要做到削肉如泥,必需勤学苦练才行。律师巧舌如簧,才思灵敏,也必需勤学苦练才行。律师学会察颜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好,那就更需要勤学苦练了。医学院毕业以后,先要做实习医生,然后才能做正式医生。法律专业也一样,加拿大和英国的法律专业毕业生也要先实习再当律师。但美国法学院的学生不一样,毕业经过律师资格考试以后便能够直接工作了――似乎少了一环。于是乎美国法学院推出了法律诊所教育。
“法律诊所”的英文是“clinic”或“legal clinic”。20世纪初美国便出现了诊所教育。法律诊全部点返祖的意思。美国最初学法律是师傅带徒弟方法,1890年出现判例教学,由法学院的学院教学所替代。学生关键是学习美国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的判例,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但有些教授想想又不放心,生怕学生学不到手艺。于是1910年西北大学率先推出。西北大学法学院也是美国法学院中的重镇,刚刚退休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史蒂文斯便毕业于这所法学院。但法律诊所教育并没有在美国法学院全方面展开。1960年情况变了:福特基金提供大笔资金,帮助美国法学院开展法律诊所教育。法律诊所教育就此在美国蓬勃开展起来。到1973年,全美145家法学院中125家法学院开始了法律诊所课程,法律诊所成为培养诉讼律师的教学基地。
在诊所的早期阶段,选修此课的学生大多是有志于从事诉讼律师的职业,尤其是有志于成为刑事辩护诉讼的律师。民事诉讼中,在法官判决之前,当事人双方在最终一刻全部能够和解。而刑事诉讼一旦开庭审理,双方大多是要血战到底。因此刑事诉讼中律师更见真本事。
中国也有诉讼,但中国的诉讼远没有美国的那么认真,不需要那么多的律师。但法律诊所教育在中国也很有意义。中国的法学教育满堂灌的比较多。最要命的是中国文化习惯一言堂,谁在台上谁说了算,其它人全部必需装孙子。法律讲课也不例外,很多情况下是一人在台上唱主旋律。
除去教学之外,诊所教育还有一个妙用:为公益诉讼提供别动队。公益诉讼包含,但并不限于无偿为穷人打官司。简单说,通常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通常为了公共利益打官司或提供法律咨询,只要不受钱或少受钱,全部属于公益诉讼范围――范围很广的,有点以天下为己任的意思。环境保护诉讼、民权诉讼大多是公益诉讼。和其它任何事业一样,公益诉讼也有其难处。美国社会的部分成功人士,其中大部分是自由派人士,支持为民请愿,支持公益诉讼,但她们并不愿意自己抛头露面。任何社会中,凡有点地位的人,为民请愿的不多。倒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名流们自私自利,实在是她们“好友太多”,出手就有可能伤了熟人。法律诊所恰好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学生是新生力量,还没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勇于打乱仗,期望打大仗,法律诊所的学生能够起马前卒的作用。
美国法律诊所的学生们奋勇当先,充当公益诉讼的急先锋。那些做过坏事的权贵们一时真慌了手脚,竟然不知怎样是好――和学生为难似乎不妥。但权贵们很快就反应过来,降低法律诊所经费,釜底抽薪,遏制学生们的势头。马里兰州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诊所的学生曾经发难,告该州一家家禽企业Perdue违反环境保护法。但马里兰州的议员们动气了,威胁要降低对法学院法律诊所提供的资金。议员们也不一定是在搞腐败,也有她们的难处,甚至还是急公好义:Perd
2021年法律诊所法律诊所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