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
统计
统计工作的具体任务
1、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为国家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贯彻情况提供依据
2、为科学编制计划提供依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3、为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经济管理提供所需的统计资料和分析资料
4、为积累统计资料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普查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人口普查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4500年,古巴比伦王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录的国家,当时人口统计主要用作征兵、征发劳役和赋税的一种依据。据《后汉书》记载,公元前2200年,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当时“数万民”的结果是1355万人。
人口普查的历史
美国在1790年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被认为是现代人口普查的开始。
人口普查的历史
192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户口调查统计报告规则》,进行人口调查。但由于当时的政府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组织和技术上的准备,普查失败了。
1937年、1938年、1941年和1946年又多次提出了人口普查的计划,由于抗战、政权更替等原因都搁置了。
人口普查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于1953年、1964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三次人口普查的时间都确定为7月1日零时。
1990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与联合国关于1990年人口普查的建议相一致。
人口普查的方法
美国的人口普查主要通过派发问卷、邮寄返回的方式进行
中国则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人口普查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
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第五次全只在11月1日零时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工作,从2000年11月1日开始到11月10日以前结束”。
2000年11月1日零点以后出生的人口,都不是此次人口普查对象;如果家中有人在11月1日零点病重,当普查员11月1日以后到家中登记时,这个人已经去世,此人仍为普查对象;如果家中有人在11月1日零点以后迁入,当普查员到家中登记时,居民不应该把此人作为家中常住人口申报,这个人应该回到户口迁出地进行普查登记。
正确选择普查时期
我国前四次人口普查都选在7月1日0时进行,“五普”把时间改在11月1日0时,是有其科学原因的:每年6、7月份全国不仅天气炎热,而且常伴有特大暴雨洪灾,各级政府和群众大多忙于防洪、抢险、救灾,给普查带来一定困难;冬季北方地区太冷,也不利于普查,所以选在11月上旬。此外,“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定为半年,按以往把普查的时间选在7月1日,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过完春节回到城里都不到半年,他们仍按住在农村被登记,无法反映当前人口流动的现状,选在11月也可以避免这个矛盾,使普查数据的可用性大大增加。
人口普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