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战“疫”底气足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不少医务人员也因参加救治工作被感染,甚至付出了生命,因此疫情之重确实不容小觑。随着江苏省中医院等全国众多医院的中医药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疫”中,已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感受到、享受到中医中药的独特作用与优势。
江苏自古名医辈出。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吴门医派”和“孟河医派”,分别在中医药防治瘟疫病和中医药的院校教育方面取得卓著成果。以丁甘仁为代表的中医现代教育家,革新了中医传统的师带徒教育模式。今天,奋战在全国城乡各地的近40万中医药人员,正是中医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出的“白衣战士”。
中医治疗瘟疫本有章可循,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依据温病学,用大剂量石膏等成功地战胜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从“瘀热相搏”成功地降低了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率。这次奚肇庆教授结合我的学术见解,不但与专家组共同拟定了针对南京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药诊治方案,还制成了“芪参固表汤”和“羌藿祛湿清瘟汤”两个中药制剂,批量生产后对新冠肺炎患者或易感人群,都可以针对性地辨证使用,相信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除了要有技术一流的“白衣战士”,更要有英明果断的将领运筹帷幄。
东汉末年,战争频仍,曹植的《说疫气》描述了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就连医圣张仲景也不禁发出“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之感叹;清朝从入关至鸦片战争爆发的196年里,有78年暴发了大规模瘟疫。至光绪二十一年后,暴发了京师直隶大疫、1902年
中医药战“疫”底气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