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摘 要:诗歌表现的是人类精微优美的感情,是精神文明的瑰宝。一首好诗会以它特有的节奏、形式、语言、意境紧密交融在一起的魅力而感人。本文以一元论为基础,分析了诗歌的文体特征和对专题表示的贡献。 关键词:一元论 文体特征 音乐性 偏离常规 修辞手法 一.引言 在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上,多年来存在很多争议:有些人认为形式和内容密不可分,这被称之为一元论monism;二元论者dualists的看法是形式和内容尽管关系亲密,但不能混为一谈,能够分开讨论;还有些人持多元论pluralism,她们认为语言有多个社会功效,应该从语言的功效着手研究语言。其实,这三种理论各有针对性,全部是不全方面的。不一样种类的语言材料适合利用以 不一样理论为基础的文体分析方法。利用利吉斯的定义,我们能够把语言材料分成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所谓透明,是指直截了当的,没有言外之意或含糊意义。诗歌的语言含蓄,意义多隐藏其中,不易被人领会。对于这种寓意深长的语言材料,通常适合采取以一元论的文体分析方法。 一元论者认为,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不可分的,是一个整体。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中说,“写诗的手段�韵脚和节奏的模式……,全部增添了诗歌的意义。这么,诗歌中采取的表示手段的总和产生了意义并扩大了诗歌的含义。说到底,诗歌就是表示手段本身,就是自己的形式。” 二.诗歌的文体特征 以一元论为理论基础,对诗歌进行分析,其文体关键有以下特征。 第一,音乐性。诗歌的起源能够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远古时代。那时诗和歌原是联络在一起的,而且诗歌和舞蹈也往往是联络在一起的。以后诗和歌即使分了家,不过很多诗配上乐谱就能歌唱,而很多歌曲的歌词也就是诗。诗即使不配上乐谱,诗的语言也是要讲究音乐性的。诗歌的音乐性是靠格律来实现的。所谓诗歌格律,其基础要素有两个:一是有规律的节奏,二是用韵。好的内容和一定的格律形式珠联璧合,才能成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为大家所喜闻乐诵的好诗。正如美国理论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所说:“作为诗歌形式的语言结构应该是含有一定的节奏改变的。其声调也应该含有某种内在模式。这种节奏改变的音乐性对于直接唤起大家的情绪、情感活动或帮助强调所给词汇的准确意义全部有极大作用。毕竟音乐是一个含有摄人情感的巨大力量形式,它极易助于其它艺术形式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而且含有音乐性的语言增加了作品的审美成份,深化了作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以英国诗人拜伦The Isles of Greece 中的一节为例: The mountains look on Marathon - And Marathon looks on the sea; And musing there an hour alone, I dream’d that Greece might still be free; For standing on the Persians’grave, I could not deem myself a slave. (Marathon:马拉松,雅典东北方的一片平原。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在此大败波斯侵略军,故下文有Persians’grave一语。)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