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传统风俗.doc浅谈客家传统风俗
内容摘要: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自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 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化最终形 成现在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千年的发展不仅形成独特的方言,建筑形式,同时也形成独特 的风俗习惯。
关键字:客家、风俗习惯、岁时习俗、婚姻习俗、丧葬祭祀习俗
正文:
汉民族历史悠久,其风俗习惯同样源远流长。客家,作为汉民族民系之一, 即是已客居他方千年之久,并受土著居民的影响,吸收和融汇了东越后裔的习俗, 但其基本面貌一直保持着汉唐时中原汉族的特色,如客家人也像汉族其他民系一 样,视春节,端午,中秋为三大节日,春节吃年饭,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 但毕竟深受粤赣闽地区土著文化的影响,客家也形成其特有的风俗习惯。
客家的风俗习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岁时习俗、婚姻习俗、生育寿 辰喜庆习俗和丧葬祭祀习俗。
一、岁时习俗
客家人的岁时习俗的形成内容,大致包括:全国性的传统信仰,地方性神明 和杂神的崇拜,以及传统的岁时习俗,并常受时间及空间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入年界。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看重,人们自农历九、十月开始晒番薯 片,准备过年;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十二月廿五入年界开始,家家户户要择定 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并制作一些年货, 如蒸糖糕、做米果、杀鸡、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 日,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贴对联,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早上起来,先陈 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拜菩萨、敬神,然后在各家厅堂挂 起祖宗画像,敬奉祖先;(这种“神灵供奉”和“祖先崇拜”的行为,已经深入 每一个客家人的心理,逢年过节都会进行,在福建和田镇,还有广东的兴宁市可 以说是香火不断。)上午,要在大门门口贴上鲜红的春联,挂上大红的灯笼,并 在房间、谷仓、家具、床铺、家禽牲畜圈以及水缸边,贴上写有“人寿年丰”、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等吉祥语言的红纸条,即所谓的“利市,,,叫做“封 岁”,也叫“上红”;下午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也就是 所说的“天光过新年,恭喜添福庆”。
春节。百岁年为首。春节是全国最为隆重,最为欢乐的节日,客家更不 在话下,那年味浓浓,亲情浓浓的习俗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客家俗语道:“年到 初一二,家家打斗叙。年到初三四,人客来来去。年到初五六,有酒又无肉。年 到初七八,家家捧粥钵。年到初十边,依旧同先般。年到十五六,食了余剩肉, 耕个耕,读个读。”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因为这一天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 古人又称之为“三朝”。初二起,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一般拜年者不 能空手,要带糕饼糖果之类,给长辈要带红糖,拜年者回归时,主家要会送同等 价值的礼品,也就是所说的“礼尚往来”。一直到正月十五,吃、喝、玩、乐, 各地游乐活动不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比如舞龙,舞狮,还有就是在江西的崇义 县上堡乡流传下来的古俗一舞春牛。总之春节期间鞭炮不息,笑声不断,探亲访 友,十分热闹。
元宵。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天宫赐福日”、“寿
年”,是春节中活动最为精彩,最为热闹
浅谈客家传统风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