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弘扬“孝文化”
中央电视台“妈妈,洗脚”公益栏目生动地向我们诠释了“孝行”。“百善孝为先”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当前社会上也存在着许多“孝缺失”现象。
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因此,培养学生的“孝意识”,让他们践行孝道,并将孝道内容从个人、家庭、社会扩展到祖国,从小孝升华到大孝,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认为,学校作为培育青少年的主阵地,在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编写校本教材,让“孝”叩击心灵
目前,小学到高中的思想品德课中关于“孝”的内容较少,而且没有明确地将它阐述清楚。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在课堂中讲授具体的“孝道”标准。如,在一二年级,听父母讲古人的行孝故事;在三四年级,帮父母做点家务;在五六年级,理解父母的辛劳;在七八年级,感恩父母,努力学习;在九年级,树立理想,报效祖国。
为了使学生深入地领略孝道精髓,我们冬塔中学语文组全体教师完成了《亲近古典文学》课题,并将古典文学中的“二十四孝故事”、“孝廉故事”编入了校本课程。教师定期组织学生阅读,讨论文中的故事,并对照发掘身边的“小孝星”。
二、利用现代传媒,让“孝”潜入心田
一是观赏动漫孝文化。我们可以以动漫技术为手段,以动漫形式为载体,依托孝文化资源,讲述孝道故事。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孝行古今图说》、《宝莲灯》、《海葛仙翁传奇》、《孔子》等动漫片。随后,我们组织学生讨论:沉香为什么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母亲?是什么支撑着他?学生们经过讨论后回答:因为他爱自己的母亲,是“孝”这种信念在支撑着他。接着,学生们围绕“孝”对其他动漫片进行了心得表达,又一次受到了孝的熏陶。
二是让每块墙壁都“说话”。学校在教室走廊的墙上张贴“孝、情、意、行”故事图片,让墙壁向学生们“讲述”名人孝道的心路历程。学校还充分利用墙报这一载体,让学生们在墙报上撰写看“孝道”片或书的观后感。“孝”在不经意间潜入了学生的心田。
三、了解养育艰辛,让“孝”诠释父母
许多孩子对父母的辛苦熟视无睹,对父母的关爱无动于衷。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了解父母,学校组织学生填写“我爱我家”温情卡:记录父母的生日、年龄,谈父母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回忆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关爱事情,并评价父母。
学校如何弘扬“孝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