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一、课堂篇
做读书人
第一节课刚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
大学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读书人。要真正喜欢书、真正喜欢读 书,对书有感情,看到书就想读,情不自禁;要自觉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大 学生一定要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有比较多的课外阅读,特别是人文方面的阅 读;秉承 “继承,批判,创新 ”的精神,将所学的知识学 “透。 ”
思维方式
我们要形成 “归纳,分析 ”的思维方式,归纳出属性的共性,分析属性的异 性。
文化与语言
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人和英美人在世界观、人生观、思 维模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有不少差异,因而两种 语言也大相径庭。开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是促进翻译学应用理论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语言研究的一种新途径。作 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得学习这门课程。
连淑能先生认为,语言历来与文化密切相关,尤其与哲学、社会、逻辑、 思维、心理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连先生的《英汉对比研究》中的绪论 便是 “语言与文化 ”。
然而,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印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说道,定义某一事物,要注重它的外在和内在, 而文化的内在是什么?文化就是人类从野蛮到文雅的转化过程,文化的核心就 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那什么又是语言?语言和言语有何区别?很多人会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 没错,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是由形、义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 形,就是形式,语言的形式便是语音,分节的发音成为思想媒介的精神劳动, 是按照持续的、不变的功能进行的,这一功能尽可能完整地承担起来和系统地 表现出来,就构成了语言的形式;义,当然是语义,也就是所表达的观念。语 言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同要素构成的系统,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 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彼 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如音素、音节、节 奏、语调群,语言系统就是由音素、音节、节奏、语调群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 种层级体系。低一级的层级单位组成高一级的层级单位,最后组成语言这个复 杂的系统。音素也可以说是音位,也就是实际上发出的每一个音,辅音、元音 和声调又构成了音节,一个重音以及它所附带的轻度音节又成了一个节奏,节 奏凑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语调群。然而,语言单位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些单位本 身所呈现出的具体的特性,而在于它们之间所表现出的关系。言语是人们运用 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人们为了交流心理,为了进行 交际,可以使用各种语言(汉、英、俄、日等)。这多种语言就成了交际工 具。使用者多种语言的人们,或说,或听,或些,或读,这些说、听、读、写 的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对于使用某 个语种的人来说是统一的,每种语言都是有发言、语法、句法方面的一整套确 定的规则,这些规则一经产生,就有着较大的稳定性。而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 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它就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常有一定个 体主观的反映和表述客观现实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