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正戏二人转正戏如今新版《猪八戒拱地》较多,旧版则似乎只有二人转网/ 上一个“ 20 年前的猪八戒拱地”(视频)。仔细比较一下,觉得至少总体而言, “新不如旧”的感叹二人转正戏《猪八戒拱地》是东北二人转的经典曲目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一曲目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曲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本是情理中事,然而这样的变化在人们心里所激起的,似乎总是“新不如旧”的感叹新旧两版《猪八戒拱地》的差别大体如下—— 1 、旧版以简介开始,新版以“比兴”开始。大体说来, 旧版的开头对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有关情况做了简单介绍, 然后才进入“正文”, 新版则以“兄妹放风筝”开始——这看似旁不相干, 其实却颇有由《诗经》创造出来、后来两千多年间被广泛使用的“比兴”的意味。此是其一。其二, 之所以说“看似旁不相干”,是因为新版从不同图案风筝的不同命运中( “孙悟空”上升, “猪八戒”摔下) 引出了“正文”。新版对唐僧师徒取经的有关情况一笔带过, 即仅有四句对唱, 然后便进入故事主体, 旧版则为进入故事主体做了较多铺垫( 依次交代收服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 并对师兄弟三人的禀性做了概括) ——这显然是这个曲目(即旧版) 诞生时间较早、新版则可以承接许多“已知条件”的缘故。今天的国民素质跟从前大不一样,特别是历经 30 年改革开放后。我个人最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听过旧版。如此看来,新旧两版应该各有千秋,然而开创之功自不可没。 2 、旧版亦庄亦谐,新版偏于取舍。新旧两版在进入“正文”之后都有一段唱词专门写景状物, 这看似旁不相干的“闲来一笔”既为故事主体的发生、进行等等提供了季节、天气之类背景, 也显示出了唱词作者较强的故事结构能力。两版也都有对“小寡妇”的形象描写。然而两相比较, 旧版唱词作者显然文学修养更高功力更厚, 其文字之雅俗并用、浑然一体, 令人油然想起韩小窗之类人物, 新版却偏于“俗”。另一方面, 新版似乎更急于进入故事中比较“动人”的部分。这里试举二例。一是“小寡妇”形象描写: 旧版: 离不远一排垂杨柳, 柳树下一座新坟茔。坟前边儿跪着一个窈窕女, 穿白戴孝放悲声。只见她秋波暗闪花含露, 眉似春山月朦胧, 面如敷粉红芍药, 唇似丹朱玉芙蓉。小寡妇长得哎呀妈亲多俊俏哇啊, 真好似嫦娥出月宫。新版(对唱): 呀哈!原来是个女花容。她眉毛弯弯黑又细, 一双眼睛水灵灵, 白净净的瓜子脸, 樱桃小口嫩又红, 模样长得贼拉拉的俊, 就象嫦娥出月宫。又美貌,又多情, 跪在坟头,泪盈盈。绣鞋白布蒙, 腰扎浸麻绳, 哭起来不住声, 小动静真好听。二是“猪八戒吹牛”: 旧版已经“无中生有”了许多, 新版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耳大”、“嘴长”、“肚大”、“皮黑”等对白, 显然是想进一步强化效果, 却未免流于“取宠”, 而且由于前面“有好地三百垧”、“一母所生哥儿八个, 我是最小的宝贝疙瘩”、“我父是有名的猪老员外, 我母名叫猪翠花”等等被改得面目全非, 洼地长苗,自然低矮。两相比较,优劣自分。 3 、旧版“编谎言”,新版“炒冷饭”。如前所述, 旧版为猪八戒“虚构”了至少两段谎言, 而且每一段都堪称经典。“你问我家来家也是倒有”那一大段既幽默生动, 又合乎猪八戒的身份性格, 实在妙趣横生。被“小寡妇”问及唐僧徒弟三人情况时,又来了段令人捧腹的吹牛皮: 忠诚老实猪八戒, 奸懒馋滑猴
二人转正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