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 小儿推拿特定穴)[ 位置] 足三里又名三里, 在外膝眼下 3寸, 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处, 当胫骨前肌上。属足阳明胃经,系本经合穴。[ 操作] 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 20~ 100 次左右,称按揉足三里。[ 作用] 健脾和胃, 调中理气, 导滞通络, 强壮身体, 常用于治疗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及下肢痿软乏力等病症。多与推天柱骨、分推腹阳阳等相配合,以治疗呕吐; 与推上七节骨、补大肠等相配合, 以治疗脾虚泄泻; 常与捏脊、摩腹等相配合, 以作小儿保健。坎宫( 小儿推拿特定穴)[ 位置] 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术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作分推,推 30~ 50 次,称推坎宫,亦称“分阴阳”。[ 作用] 推坎宫: 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 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 多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和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同用。丹田( 小儿推拿特定穴)[ 位置] 小腹部,脐下 2 寸与 3 寸之间。[ 操作] 有摩丹田与揉丹田之分。患儿仰卧,以掌摩穴处 2~3 分钟,称摩丹田;用拇指或中指端揉 100 ~ 300 次,称揉丹田。[ 作用]揉、摩丹田: 培肾固本, 温补下元, 分清别浊。用治小儿先天不足, 寒凝少腹及腹痛、疝气、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用治尿潴留常与推箕门、清小肠等同用。掌小横纹( 小儿推拿特定穴)[ 位置] 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 术者一手持儿手,另手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儿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揉 100 ~ 500 次, 称揉掌小横纹。[ 作用] 揉掌小横纹: 清热散结, 宽胸宣肺, 化痰止咳。此穴是治百日咳、肺炎的要穴, 可治疗肺部湿性罗音。揉掌小横纹经常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治喘咳常与清肺经、推六腑、开璇玑同用。治疗口舌生疮常与清心经、清胃经、清天河水同用。肺经( 小儿推拿特定穴)[ 位置]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有补肺经和清肺经之分。补肺经: 术者以一手持儿无名指以固定, 另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儿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100 ~ 500 次。清肺经:术者一手持儿无名指以固定,另手以拇指指端向指根方向推 100 ~ 500 次。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为推肺经。[ 作用] 补肺经: 补肺气。清肺经: 宣肺清热, 疏风解表, 止咳化痰。补肺经常用于虚性咳喘、遗尿、自汗、盗汗等,常与补脾经、揉二马、推上三关等合用。清肺经常用于脏热喘咳,感冒发热,便秘等实症。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揉膻中、运内八卦等同用。肾俞( 小儿推拿特定穴)[ 位置]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督脉命门穴旁开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肾之背俞穴。[ 操作] 以拇指罗纹面着力,在肾俞穴上揉动 50~ 100 次左右,称揉肾俞。[ 作用] 滋阴壮阳, 补益肾元。常用于治疗腹泻、便秘、哮喘、少腹痛, 下肢痿软乏力等病症。多与揉二马、补脾经或推三关等相配合, 以治疗肾虚腹泻, 阴虚便秘; 与揉肺俞、揉脾俞等相配合, 以治疗肾虚腹泻, 阴虚便秘; 与揉肺俞、揉脾俞等相配合, 以治疗肾虚气喘; 与揉腰俞、拿委中,按揉足三里等相配合,以治疗下肢痿软乏力,慢性腰痛痛等病症。肺经( 小儿推拿特定穴)[ 位置]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有补肺经和清肺经之分。补肺经: 术者以
小儿推拿特定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