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二节 地壳
第三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大量资料充分证明,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而且各圈层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物质运动状态差异较大。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一)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所激发出的弹性波在地球中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P)、横波(S)和面波(L),其中前两者最有意义。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地震勘探示意图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1、纵波(P):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特点:能在固、液和气态中传播,比横波速度快,。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2、横波(S):是指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特点: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地震波的传播如同光波的传播一样,当遇到不同介质的突变界面时,地震波射线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而且其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这界面称为波速不连续面。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3、面波(L):最后到达的地震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像波浪起伏式传播, 是破坏性最强的地震波。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球内部主要波速不连续界面
大量研究发现,地震波速随深度而递增,并在地球内部出现了2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
(1)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1909年由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发现,在大陆之下平均33km处,在大洋之下平均7km处,存在一个不连续界面。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纵波速度:由7km//s横波速度://s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2)古登堡不连续面(古登堡面)
是1914年由美国的古登堡首次发现,这个面位于地下2885km的深处。
特点:在该面上下,//s,/s向下突然
消失。到了
5155km处又
重新出现。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