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古树资源调查及保护措施
邹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文物资源极其丰富。在众多珍贵的文物资源中,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也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为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古树名木,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古树名木调查
2006年,邹城市园林管理处组织人员,历时半年时间,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了一次普查。
1、调查标准: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大树;名人所植和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纪念意义的树木.
2、调查内容:古树名木的品种、生长地点、产地条件(土壤性质、坡度、坡向、地下水位、植被等)、树株概况(树龄、冠形、冠幅、树高、干高、胸径等)、生长势等。
3、调查结果:邹城市的古树名木分布于13个乡镇,多集中在孟庙、孟府、孟林。共10个科、14个属、15个品种,7000余株。既有桧、柏、槐、杨等几百年寿龄的古树,又有银杏、紫藤、流苏、梓树等珍贵树种,种类繁多,以侧柏、圆柏、桧柏、国槐为代表。尤以孟庙内古树名木四大自然奇观最为著名。
:栽于元代,至今700多年。树干周径4。6米,,,其外为圆柏,一株国槐长于圆柏树干内,形成了双树寄生的奇特景观。
:此槐树树龄已800多年,树干已枯朽,仅树皮存活。树皮顶端与树干相接处形成直径1米的圆洞,每当月夜,月光从洞中透出,极富古雅奇趣。
:银杏雌雄个一株,古藤三株,,至今700多年。
:古桧栽于北宋宣和年间,树顶干枝造型为“鹿回头”,树体洞穴中常年寄生数株枸杞,枝繁叶茂,、古石刻等共同营造了孟庙特有的文化氛围.
二、古树名木现状分析
这次调查的古树,分布在乡镇的单株长势良好,但数量较少;集中于孟庙、孟府等旅游点的古树,大部分长势衰弱,部分已濒临死亡,小部分已死亡.
1、生长环境恶劣:
1.1土壤密实度过高。由于游人践踏,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差,不利于树木生长。
1。2土壤养分含量低。古树一般都历尽沧桑,土壤中养分含量极低。根系很难向坚土中生长,营养缺乏,致使树木衰老。
1。3土壤瘠薄。古树年代久远,饱经风雨,长期经过雨水的冲刷,水土流失,土壤瘠薄,致使古树倾斜、,处在山坡上,常年风雨剥蚀,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许多根系裸露,影响了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长势衰弱。
2、病虫害严重。古树名木因其树龄老化,生命力衰弱,抵抗病害和虫害的能力降低,易于招虫致病,加速死亡。
3、、树上乱记乱画等,损坏程度由于游人量的多少、地面的硬化程度、香火熏烤、折枝、刨根、剥皮、牲畜啃咬等不一.
4、,雨涝风折等。
三、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1、加强立法
以科学的手段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尤其加强对千年以上古树名木的重点保护,专项立法,在贯彻建设部2000年公布实施的《城市古树名木管理条例》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规范,建立科学、系统的古树名木管理体系。
2、普查、登记、建档、鉴定、批准公布
对古树名木进行详细普查,按统一标准进行登记、编号、,对树种、树龄逐株给予鉴定、
4、邹城古树名木调查及保护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