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在新课程开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我针对近年来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弱化现象,设计开展了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学生口算训练,发展学生的心智运算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1、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意义。
数学上的计算,是根据已知数通过数学方法求得未知数的过程。显然它是运用方法,追求结果的过程。计,又含有注意、策略、计划的意思,所以,没有策略,不能称计;没有计谋,不能称算。一个模式,照搬套用,不是计算,而是器算,即机器式的运算。习惯于机器式运算的人,时间一长,就成了运算机器。
口算,是通过心算口头说出得数或直接书写得数的一种计算形式,其实质应该是一个心智运算过程。心智运算能力主要体现在机智速算上,机智速算又是口算能力的重要标志。所谓机智速算就是根据具体算式和具体问题,机智灵活处理数字信息和非数字信息的过程。计算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生学习计算与成人计算目的不同。成人计算一般只需一个正确结果,而小学生学习计算,更重要的是在计算过程中树立效率与创新的思想,养成根据具体算式机智速算习惯,更大限度地开发潜能、启迪思路和活跃思维。算得快只是机智速算活动的副产品。 具体速算方法是观察和思维的产物。小学生口算慢、做题慢和计算成绩不理想,往往不是因为做题数量少、花费时间短和学习不努力,而是由于不会观察和灵活思考,没有养成根据具体算式和具体问题,机智灵活处理数字信息和非数字信息的机智速算习惯。
口算,从形式上看,包括机械口算和机智速算。机械口算是机智速算的基础。但是,小学生按一个模式机械口算与使用计算器计算价值一样,不仅不能开发智力,反而还要束缚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机智速算是人的价值的体现和人的智慧的标志。所以,小学生的口算,应该在机械口算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机智速算上。从内容上看,我们觉得应包括一般性口算、巧算和估算。尤其是巧算和估算,更能反应学生的智慧。小学生机智速算能力的强弱,教师都得通过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才能获取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培养方案,促使学生更快地发展机智速算的能力,真正实现通过口算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必要性。
近年来,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有明显弱化现象。
现实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很多学生的一步口算都用笔算,速度很慢,平均每分钟5题不到,数感很差,不知变通,错误多,效率低。
分析现行教材的口算(含简便运算、估算),编排上开始注重,但训练题偏少;分析配套教材的口算训练题,有形式化倾向,有的习题偏难,且分层递进作用偏弱。
小学高段,学生将要学习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的难度、繁度和活度将增大。学生口算能力低下,养成“做口算用笔算”的恶习,影响思维发展,降低计算效率,不利于创造力培养,将会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器的普及,计算教学趋于淡化,但是对于基础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一些运算的技能、技巧还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可行性。
三年级主要还是整数运算,学生在口算能力上的缺陷,还具备可以补救的空间。
数学新课程目标十分重视学生口算、巧算、估算能力的培养,教材也增加了这些方面的内容,我省还配套新教材口算训练一册,相对有利于教师的把握与操作。
数学新课程对于计算教学的具体目标,十分重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机智运算能力。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口算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口算时的心智过程。
数感培养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标准在学段要求中都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传统的发展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许多人把个人的发展定位在个人功利的获取上,而没有把它社会化为一种体现个人生命价值,实现人格完善的途径;还有一些人在发展中只考虑眼前的发展,不考虑明日的发展,从而不能实现一种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小学教学起着奠基的作用。教师不仅是文化科学知识传播的主体,同时也是文化科学知识创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基础。
综上所述,我确定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期望通过实践与研究,促使我转变“纯应试”观念,重视整体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运算心智品质,
课题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