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转自学佛网:。net/show1_87424。htm)
礼拜的种类,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记载,礼拜有十种,这十种礼拜分别是:
一、我慢礼,如碓上下,无恭敬心。
二、唱和礼,高声喧杂,词句浑乱,如僧赴应,身不端肃,意不虔诚。
三、恭敬礼,五轮著地,捧足殷重。
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所相。
五、起用礼,虽无能所,普运身心.
六、内观礼,但观内心,不观外像。
七、实相礼,实相无相,内外一如。
八、大悲礼,随一一礼,普代众生。
九、总摄礼,摄前六门,以为一观。
十、无尽礼,普为法界,无尽无尽。
所谓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设拜,无有敬心,外睹似恭,内怀我慢,是名我慢礼。即是礼拜时毫无诚意,轻率不敬,外表看上去好像恭敬,其实内心里还是认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我慢之意非常重,根本无诚意拜佛,只是迫于某种需要,表面敷衍了事.
所谓唱和礼,即礼拜时,心散漫而口应和,如应声虫,别人说甚么他只是随声附和,心意根本不在上面,见人则身轻浮急礼,人去则身惰心疲,极具应付之意,并无诚心.
所谓恭敬礼,即五体投地,亦称五轮著地,谓闻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无厌怠。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式。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介绍说,西域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五体投地”是最恭敬的礼拜方式。“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体投地”就是“五轮至地而作礼”。意为以我最高之顶,捧佛最低之足,因此亦叫“接足礼”。如此礼敬,最为合法。
所谓无相礼,亦称为“智净礼”,,即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恭敬是对的,但是执著恭敬的相,,都是缘起性空,如幻如化,:“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诸佛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所谓起用礼,亦称“遍入法界礼",谓自观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离法界,佛我平等,今礼一佛,即礼法界诸佛。即由无相礼再进一步,观能礼所礼,其性本空,缘起如幻,其中关系,交互相遍,所起种种的胜用,随意所成,皆得感应。
所谓内观礼,亦称“正观修诚礼”,即内心观想净境,不向外面攀缘妄情,直礼自性本具的法身真佛。佛法是心法,一切众生,各有平等佛性,佛即自性,自性即佛,,不缘想他佛。
所谓实相礼,亦称“实相平等礼”,实相者,无相也,即观内观外,同一实相,而实相无相,其性本空。《仁王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念念和实相无相之理相应,无相无不相,这样不妨碍你去拜佛,拜佛还没有相。这样礼佛,智境合一,内外冥然.
所谓大慈礼,即观众生苦,心生怜悯,起大悲心,不为己求,志在利人,思惟自他同体之义,洞达物我不二之情,则我礼即一切众生体,我和一切众生浑然一体,等于说为他人事,即为自己事,愿意代一切众生忏悔,代一切众生消灾祈福。所以礼敬无尽,不觉疲倦。
所谓总摄礼,除了前面的我慢礼和唱和礼之外,于礼拜即时总摄前面三、四、五、六、七、八等六种礼法,在一礼当中前面所讲的六种统统具足,由有相礼到无相礼,由外观想到内观想,使有无内外,圆满不缺,成为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总摄所有礼敬的意义、境界,在一拜当中统统现前,都包括了。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19870121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