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高效课堂
__________“先学后教,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这就是目前课堂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原因所在。而洋思中学把学生的学放到课堂教学的首位,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点拨,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学、有效地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学会了学习。但可惜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这种教育的基本事实相去甚远。把学生仅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灌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已经形成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经验系统。我们有许多教师教学改革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的全面素质(包括教学组织能力)也并不比大田县的教师落后,但他们的改革却步履维艰,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已有经验系统在起作用。当这种经验系统能够派上用场的时候,是不愿放弃的,更何况目前还有许多相关因素在强化这种经验系统。但在洋思可不行,这种经验系统一定要改革以后才能适应需要;而一旦实行了改革,他们的教育实践就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所以,我们学习大田县经验,恐怕首先得学习他们重组经验系统的决心和行动。
2、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需改革跟进
我们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实现三个“转向”。
(1)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
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多少(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培养得怎么样),通过这一转向,促进教师认真确定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按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
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对教师的“教”,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
先学后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