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筑工程技术.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筑工程技术 1A411011 掌握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一、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 1 、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概括称为结构的可靠性。二、两种极限状态 1、极限状态通常分为: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 、对所有结构和构件都必须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进行计算,施工是应严格保证施工质量,一满足结构的安全性。三、材料强度的基本概念临界力 Piy 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1、压杆的材料: 钢柱的 Piy 木柱大, 因为钢柱的弹性模量 E大。 2、压杆的截面形状与大小: 界面大不易失稳, 因为惯性距 I大。 3 、压杆的长度 L :长度大, Piy 小,易失稳。 4、压杆的支承情况: 两端固定的与两端铰接的比, 前者 Piy 大。 5 、当柱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 Lo=2L; 两端固定时, Lo=; 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 Lo=; 两端铰支时, Lo=L 。( 注意排序) 1A411012 熟悉建筑结构工程的适用性 1 、杆件刚度与梁的位移计算:限制过大变形的要求即为刚度要求。 2 、第 4 页公式中注意第三点,构件的跨度:与跨度 L的n次方成正比,此因素影响最大。 1A411013 熟悉建筑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1 、所谓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在预期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不需要进行大修就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2、当采用的混泥土强度等级比表 1A41013-5 的规定低一个等级时,混泥土保护层厚度应增加 1A411021 掌握结构平衡的条件 1 、力的作用效果:促使或限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力的运动效果; 促使物体发生变形或破坏,称力的变形效果。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位置称力的三要素。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结果,而力的分解会有多种结果。 4 、物体的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状态和等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学上把这两种状态都称为平衡状态。 5 、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重合,这就是二力的平衡条件。 6 、一个物体上的作用力系,作用线都在同意平面内,且相交汇一点,这种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 Σ X=0 和Σ Y=0 。 7 、一般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还要加上力矩的平衡,所以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是Σ X=0 、Σ Y=0 和Σ M=0 。 1A411023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1 、地震有成因三种: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房屋结构抗震只要是研究构造地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世界上有多个国家采用的是 12 的等级划分的烈度表。 2、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烈度为 6、7、 8、9 度地区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简单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3 、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力较轻。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 设置钢筋混泥土构造柱, 减少墙身的破坏, 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2) 设置钢筋混泥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 提高了抗震能力。(3) 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4) 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1A411024 熟悉载荷对结构的影响 1 、按时间的变异分类:分为,永久作用( 永久载荷或恒载) ,可变作用( 可变载荷或活载) ,偶然作用( 偶然载荷、特殊载荷)。 2 、按载荷作用面大小分类:分为:均布面载荷 Q ,线载荷,集中载荷。 3 、施工和检修载荷: ( 注意实例) 在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检修过程中引起的载荷, 习惯上称为施工和检修载荷。施工载荷包括施工人员和施工工具、设备和材料等重量及设备运行的振动与冲击作用。检修载荷包括检修人员和所携带检修工具的重量。一般作为集中载荷。 4 、地震力的大小与建筑质量的大小成正比。所以抗震建筑的材料最好选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平面为圆形的建筑比方形或矩形建筑, 其风压看我减小近 40% 。5 、在装修施工中,不允许在原有承重结构构件上开洞凿孔,降低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如果实在需要, 应经过原设计单位的书面有效文件许可, 方可施工。 6 、装修时,不得自行拆除任何承重构件,或改变结构的承重体系; 更不能自行做夹层或增加楼层。如果必须增加面积, 使用方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改建结构的施工也必须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1A411025 熟悉常见建构体系和应用 1 、混合结构体系:砌体的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很低,所以住宅建筑最适合采用混合结构, 一班在 6 层以下 2 、框架结构体系:其主要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

建筑工程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