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西大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级 别 专升本
专 业 中 文
函授站点 吕梁汾阳函授站
班 级 09届
姓 名 段绣芬
指导教师 刘立栋
2011 年 6 月 20 日
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作者 段绣芬 指导教师 刘立栋
摘要: 鲁迅弃医从文,首要目的是为了“立人”,更是更始社会。他笔下的农民形象深切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现状深切关注。我们从鲁迅的小说中可以发现,这些众多的农民形象概括起来有四类:第一类形象表现的是农民生活的每况愈下。如闰土、杨二嫂等;第二类是愚昧麻木毫无反抗意识的农民形象,如闰土和华老栓等;第三类具有较强的反抗意识,但最终还是逃不过悲剧命运的农民形象,如祥林嫂和爱姑等;第四类是生命被扭曲、被异化的农民形象,如阿Q。本文将着重分析这这四类人物形象,感受他们辛酸而悲苦的生活,麻木而扭曲的灵魂,进而对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刻社会根源进行思考。
关键词: 鲁迅; 农民形象;悲剧 
目 录
序言 (1)
一.从《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看农民生活的每况愈下 (1)
二.从《故乡》中的闰土和《药》中的华老栓看农民的愚昧、麻木、不觉醒 (2)、
三.从《祝福》中的祥林嫂和《离婚》中的爱姑看农民的反抗意识和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
(4)
四.从《阿Q正传》中的阿Q看农民的生命被扭曲、被异化 (7)
五.结语 (8)
参考文献 (10)-
序言: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思想的杰出体现者,现代意识代表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灵魂。在鲁迅的诸多小说创作中,,以及他们的痛苦呻吟和挣扎,塑造出了许多真实的驰名世界的典型。这些农民形象表现了中国农民的生活、思想、以及他们在人生海洋中的呻吟和挣扎,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以精神胜利法著名的阿Q,有倔强活泼的爱姑;有背负着生活负担、忧郁的闰土……他了解中国的农民,关怀中国农民,默默而又赤诚地爱着中国农民、这种情感,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鲁迅是最无虚饰而又最热烈,最厚重,这种感情,贯穿在鲁迅描写他们形象的一个生活中的片段,或者半生事迹,或者是从童年写起,直到二、三十后的一切中。鲁迅不仅描写了封建时代农民生活上的贫困,而且描写了他们精神上的痛苦,揭示了他们的愚昧和麻木,揭示了造成他们困难的社会根源。他意在“重造国民灵魂”,唤起作为民族即使的大多数—-—-—-下层人民的觉醒。
一、从《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看农民生活的每况愈下
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通过对比,写出了农村经济的日益凋敝和农民生活的日益贫困。少年时期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小时候的闰土懂得许多生活常识,如捕鸟、拾贝壳、刺猹等。小说中写他月夜手捏一把钢叉刺猹的情景,特别生动传神,。然而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经济的日益破败,闰土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他红活圆实的手,变得粗笨僵硬而且干裂,像松树皮了。紫色的圆脸刻着又深又粗的皱纹,浑身瑟索着,完全失去了童年小英雄的风采,而变化最大的是他的精神,封建吃人的礼教、等级观念,严重地腐蚀了他的灵魂。他饱受生活压迫,他不明白造成生活艰难的原因,只把希望寄托在香炉上,祈求神灵的保护,这足见闰土精神上的麻木不仁和农民生活的每况愈下。
杨二嫂作为一个处在社会低层的妇女,她为了谋求生存,可谓是用尽心思。文中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是何原因,我想已不言而喻了。她为了豆腐店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实际上是用自己的年轻的美来招徕顾客。“美”,在豆腐西施杨二嫂这里已经不再是一种精神的需要,而成了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物质实利成了她人生的惟一目的。因为她是一个人,,为了生命的保存,就要通过一些非正常的、,从这个角度看,杨二嫂物质生活上的窘迫还是让人同情的.
可是我们悲哀的看到,她的人生完全成了物质

浅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tao0d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2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