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对饲料原料的危害以及酵母细胞壁脱霉菌毒素的研究应用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 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 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目前已知能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有 150 余种,据估计,世界上每年大约有 25% 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高温潮湿, 饲料霉变现象非常普遍, 饲料在加工、贮运过程中极易受霉菌污染, 甚至饲料作物在田间、收获期间可能已受霉菌污染。霉菌可以在饲料原料或饲料中生长, 产生的毒素可引起畜禽生产力下降、繁殖机能障碍, 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同时, 霉菌毒素还可在畜禽产品中残留, 给人类健康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因此,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 霉菌毒素的产生影响霉菌产毒的因素主要有饲料的种类、水分及贮存环境等。一般来说, 粮谷中以曲霉和青霉最常见, 黄曲霉及其毒素在玉米和花生饼中检出率最高, 小麦、玉米和各种秸秆中主要是镰刀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而青霉及其毒素主要在大米中出现。一般的饲料原料安全水分含量为:谷实类水分含量不超过 14% ;大豆、饼粕类小于 12% ;玉米、麦类等水分含量小于 16% , 否则极易引起霉菌繁殖产毒。通常来讲, 不同的环境湿度条件下, 霉菌的增殖情况不同。按照霉菌对环境湿度的要求可分为 3 类:相对湿度小于 80% 为干生性霉菌; 80% ~ 90% 为中生性霉菌; 90% 以上为湿生性霉菌, 曲霉、青霉和镰刀菌属都为中生性霉菌。 2 霉菌毒素对饲料和饲料原料的污染情况陈必芳等( 1996 )通过对饲料霉变情况研究,指出配合饲料霉菌污染率为 100% ,饲料原料为 99% 。王若军等对饲料及饲料原料进行采样调查,发现黄曲霉毒素、 T-2 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普遍存在,且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 检出率均在 90% 以上。在被检饲料和原料中, 黄曲霉毒素并非主要的霉菌毒素, 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总体来看全价料受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危险更大。需要指出的是,评价霉菌对饲料的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饲料中霉菌带菌量, 而不是霉菌的检出率, 而评价霉菌对畜禽的危害取决于产毒菌株及毒素含量多少。 3 霉菌毒素的种类以及其对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s , AF )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有毒代谢产物, 在各种黄曲霉毒素中以黄曲霉毒素 B1 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 其次是黄曲霉毒素 G1 、 B2 和 M1 。黄曲霉是污染玉米、棉籽饼(粕) 最严重的霉菌。根据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 一般可分为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的靶器官是肝脏。动物生长缓慢是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最敏感的临床症状, 也是唯一能观察到的异常表现。关于黄曲霉毒素影响动物生长速度的机理尚不清楚,但也有研究指出,黄曲霉毒素可能干扰体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 玉米赤霉烯酮( Zearalenone , ZEA ) 玉米赤霉烯酮也称 F-2 毒素或 F-2 雌性发情毒素。 ZEA 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粉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产生,主要污染
霉菌毒素对饲料原料的危害以及酵母细胞壁脱霉菌毒素的研究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