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夫之论文现量说论文:浅论王夫之“情景说”的内在审美意蕴.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夫之论文现量说论文:浅论王夫之“情景说”的内在审美意蕴
摘 要:王夫之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通过探究王夫之诗学理论、分析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关系、兴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及其现量说在情景关系中的体现,从更深层次来挖掘情景说的内在意蕴。
关键词:王夫之;情景说;兴;现量说
情景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王夫之诗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抒情诗,这就决定了情景关系在其诗论中必然占据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一、情景交融
王夫之认为构成审美意蕴有两个要素,即情与景既统一于兴,但其二者却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诗歌的情景关系中,情景两者不可分开而说,情是景,景是情,互不相干,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但作为诗人应该将情与景融合为一。即“妙和无垠”,“互藏其宅”,这样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
王夫之所谓“景”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外界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比如“景生情”;另一是指存在于诗歌作品中的“景”或“景语”。有人把王夫之所说的诗歌作品中的“景”单纯地理解为自然景色的描写,这显然是片面的。王夫之所说的“景”是个广义的,而自然景物的描写仅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当然,除了自然景物外,一切社会人事、性情器物的具体描写,在王夫之那里都称作
“景”。所以它是“景象”、“图景”的意思,指诗歌的形象意义的具体描写。情与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但“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二者“互藏其宅”互相转换呈现“景生情,情生景”和“情中景”、“景中情”的现象。故有“景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其实,从王夫之的论述和诗例来看,所谓的“景中情”,就是以抒情为主,描写所构成的形象为抒情服务,情感色彩比较明显强烈。
而从诗歌的角度来说,其艺术特征与写作技巧都离不开“情”与“景”的描写。王夫之在他的《姜斎诗话》中也较为详细地提出了他自己的诗论主张——情景说。在王夫之的诗歌中,强调诗歌的抒情性,这也是他论诗的出发点。他主要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表达抒情诗歌的艺术特质,提出了“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的观点。即在时间上,诗歌所表现的应是诗人“一时”的感情活动;在空间上,诗歌所表现的应是诗人驻足于某一定点所观周遭的事。从本质上来说,即景与情之间必须有思想,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比如:“池塘生春草”、“蝴蝶飞南国”,从中可以看到情景交融的最佳境界。
在中国众多优秀的古典诗歌中,情和景是密不可分的,情缘景生,景中含情而情景交融已然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审美境界创造的普遍形式。情的抒发要借助于景,景的呈现隐含着情。理解情景交融,其实乃是主观与客观,抽象与具体,情感与形象的统一。我国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则突出体现了这种主客体情景互生的关系。又如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歌咏景观的诗。其中一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从中可以看到诗人从一开始就置于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的自然花林的良辰美景之中。但是诗人并未沉浸于此美景中无法自拔,而遐思冥想地运用跳跃型思路回归于人生。后句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从景观欣赏跳跃到人生体验感悟上,月的永存,人生的短暂,使得人生的意义变的更加非凡。接下来的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清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又从白云飘忽、扁舟逐波得眼前景物转而跳跃到

王夫之论文现量说论文:浅论王夫之“情景说”的内在审美意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pod0b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