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第六章课程资源观) (2009-03-13 18:29:14) 标签: 数学教师搜藏杂谈[ 学习目标] 明确新课标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了解课程资源的广泛性的特点, 树立" 不是缺少课程资源, 而是缺少发现课程资源的眼睛" 、" 老师不是‘教教科书\' 而是‘用教科书教\'" 的观念,重点掌握" 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的理念,了解学生的体验、情境、环境、创生性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其中学生的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创生性资源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等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教科书这一范本, 开发本地课程资源和创生性课程资源。[ 学法指导] 教师首先要复习建构主义课程观, 为本章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再理顺本章的内部结构: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我们要" 用教科书教", 而不是" 教教科书"。-- 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 总结: 情境是课程资源, 环境也是课程资源, 学生的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创生性资源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树立大课程资源观。在这些观念的引导下,就会自然而然的理解" 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在反思自己教学中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身边蕴含了这么多课程资源,我们" 不是缺少课程资源而是缺少发现课程资源的眼睛" 呀! [ 专题概要] 一、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二)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和开发者(三)提倡教师教学创新二、不是缺少课程资源,而是缺少发现课程资源的眼睛(一)关于课程资源(二)正确的课程资源观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三、不是" 教教科书" ,而是" 用教科书教" (一)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二)是" 用教科书教" ,不是" 教教科书" 四、学生的体验是重要的课程的资源(一)激发学生体验的内驱力(二)拓展学生体验的活动空间(三)开发与利用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五、情境与环境也是课程资源(一)情境是课程资源(二)环境也是课程资源六、创生性资源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一)在师本、师生互动善于发现创生性资源(二)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捕捉和利用创生性资源(三)有选择地利用创生性资源[ 重点解析] 一、如何理解" 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 新课程赋予教学过程以新的内涵, 它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机械传输, 也不再是课程计划的简单的实施,而是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过程,是课程的再开发的过程。一方面开发学生的经验与智力, 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 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生动、具体、现实的实践中去学习; 另一方面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支持系统, 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做支撑, 再理想的教学与课程也难以实现。课程由" 专制" 走向民主, 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 教材的编写由专家走向教师, 教学内容由学科知识走向学生生活与经验, 这时的教学就不再知识的传递和教材的执行过程了, 而是对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对课程内容生成与转化、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二、叶澜教授解释" 新基础教育"的" 四个还给" 的含义是什么?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