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文《咬文嚼字》教案设计精选.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文《咬文嚼字》教案设计精选
  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 2. 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3. 把握思想感情. 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 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进一步分析筛选,借鉴吸收. 重点难点:结合文意深入理解. 预习提示:从文中找出表明见解认识的语句加以体会.
  导读
  进一步分析借鉴:
  研读“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 面”一段,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
  A为什么说“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根据文意加以回答
  B苏东坡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是因为它们有某一共同点,这共同点是什么?
  点拨
  1、以下表述是否与原意相符
  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
  ,变化莫测。
  ,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
  ,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惟陈言之务去”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思想情感是主导的,为什么反过来说“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
  4.“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 ”,这个“作”字的含义是什么?
  ,思考并回答“联想”与“意境”之间有何联系?
  ,“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深化理解:
  1. 结合文中的分析,你从所读古诗词中举例谈一下“推敲”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2. 结合个人写作情况,谈一下自己对“套板反应”的认识及克服的方法。
  导练

  1、品味下列诗句
  A黄昏还没溶尽乌鸦的翅膀———臧克家《难民》一诗的修改)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点拨:当年,诗人臧克家在《写诗过程中的点滴经验》一文谈到原来写成“黄昏里煽动着乌鸦的翅膀”,又改成“黄昏里还辨得出乌鸦的翅膀”,仍不满意,再改成“黄昏还没溶尽乌鸦的翅膀”,这才满意。为什么这才满意?本人分析说:“请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一个景象:黄昏朦胧,归鸦满天,黄昏的颜色一霎一霎的浓,乌鸦的翅膀一霎一霎的淡,最后两者难于分辨,好似乌鸦翅膀的黑色被黄昏溶化了。”所以,“溶化”一词既符合特点,又大大增强了时的艺术美。
  B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 杜甫《送蔡希曾都尉害陇右尹继高三十五书记》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点拨:这两句诗写的是一个勇猛的武将,驰马战斗,说他像一只鸟那样轻灵活泼。当年,王安石、刘贡父等人选的字也就是起、落、疾、下、浮、飞等。后来,得到一个善本,才知道是“过”。大家都叹服了。过为什么闭“起、落、疾、下、浮、飞”好呢?经过分析,我们才知道,用“起、落、下”只限于鸟的起始和结束的动作,不自然,不贴切。“浮”就显得有些呆板,“疾

课文《咬文嚼字》教案设计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微笑微笑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4-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