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东水西调必要性可行性.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东水西调的必要性可行性关键词:耕地资源保护水资源东水西调内容摘要:中国耕地面积绝对数量多, 亿公顷,大约 亿亩,但人均耕地少,仅排在世界 126 位;耕地质量总体也偏低。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资源绝对数量与人均占有量将不断下降,耕地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加重。中国的水资源 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人均占有量 900 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4。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半干旱、干旱、极度干旱地区,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 亿亩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 % ,但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 % ,跨地区、跨流域调水就成了解决西部地区干旱荒漠化最主要的办法。中国东南部大河入海年均水量占全国 80% ,超过 万亿立方米,而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只有 亿立方米。如果能够把东南部流入大海的年均水量的十分之一,即每年把 1437 亿立方米的河水调入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就能为解决西部地区的干旱荒漠化,有效保护中国珍贵的耕地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中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 但耕地面积只有 亿公顷,大约 亿亩,位居世界第四①,占国土面积 % ;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数的 29%, 分别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 、% 、% % 。国土资源部 2009 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也显示,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这一历时十年、投入 130 多万人次进行的调查,是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综合调查与评定,把全国耕地评定为 15 个等别, 1等耕地质量最好, 15等最差。调查显示,全均等别为 等,等别总体偏低。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 、% 、 % 、% 。全均等别的 10至15等地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 57% 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 1000 公斤/亩的耕地仅占 % 。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明显偏低。我国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高等级耕地,而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水热、区位、地形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总体质量不高。“高等级耕地流失过快,补充耕地等级偏低,以次充好的情况很严重,耕地质量总体下降,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 仅保住 18亿亩耕地数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保证耕地质量,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中国耕地面积绝对数量多,但人均耕地少,仅排在世界 126 位;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国用占世界 7%的耕地面积供养占世界 22% 的人口,耕地资源极其珍贵。二、东水西调的原因 1、中地少,干旱区与高寒区面积大,无效土地资源比重大, 而可供农林牧使用的土地资源不超过 70% ,尤其宜耕地资源比重低,所以从总体上看,中国土地资源质量不高。但是,农林牧各类用地的质量有较大差别。在 18亿多亩耕地资源中,质量好的一等地仅占 40% ,中、下等地占 60% 。又由于水土资源不匹配,旱涝灾害频繁,中国耕地资源的总体质量不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国东水西调必要性可行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1170929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