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发表范文.doc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发表范文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决定其是否能够担当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随着高等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实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法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它的实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社会生活实践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从大的范围讲,既包括教师内在品质方面的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内在的自我道德教育,是教师个人品德形成的内部动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和养成师德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品质的关键。它应当是内在品质修养和外部行为修养的高度统一。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现代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现代化的挑战。高等教育现代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既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也包括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既要继承和发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等经典大学观念,还要积极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产生的高等教育的新理论新思潮,包括大众化、多样化、民主化、终身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等。
。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对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教师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树立新的人才观、新的质量观、新的知识观和新的目标观,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众化使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学生成份多样化、复杂化,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环境的变化,高校教师要关心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择业就业问题。
。
随着市场逻辑不断引进高等教育,不仅前所未有的引发了高校教师观念的冲突和整合,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全方位地对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市场化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市场化并不排斥道德,相反,它极需要道德规范作为运作的基础。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化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带来新机遇,提供了坚实的、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也为高校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充实、更新和完善创造了巨大的发展动力。
。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和一致性的斗争日益复杂,为高校师德教育增加了难度;其次,国际化向社会生活领域扩展,对高校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第三,社会转型加快引发的矛盾冲突,为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在履行职业行为过程中应自觉培养和提升全球道德意识,在遵循高校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的同时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价值观的学生要实行“有教无类”的无歧视无差别教育。高校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趋势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挑战、新机遇和新的要求。道德修养不仅要了解其途径,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无从下手,师德水平就不能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有:
。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审查,是一种自律心理,也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内省是道德修养的态度,又是道德修养的方法。《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依据师德要求做出自我评价,自我批判,自我调控,从而达到自我提高。内省,要严于解剖自己,关键在于提高自觉性;要找出自己最应记取的道德准则、至理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对自己“耳提面命”,激励自己按照这种准则、信条去做。实践证明,只有认真总结经验,自觉内省,高校教师才能明确今后改进、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发表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