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件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作者简介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寓言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万仞( ) 汝( )魁( )父 荷( )担 箕( )畚( )
孀( )妻 始龀( )
智叟( ) 曾( )不若 亡( )以应 一厝( )
陇( )断 穷匮( )
rèn
rŭ
kuí
hè
jī
bĕn
shuāng
chèn
sŏu
zēng
wú
cuò
lŏng
kuì
读出以下句子的节奏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
第二段: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山。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四段: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实现。这是情节的结局。
课文整体感知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王屋山现在河南省西北部
方圆
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一仞
山的南面或
水的北面
第一段:愚公移山的背景。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8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
河南省王屋山下愚公移山的雕塑像
面对
苦于
绕远,曲折
商量
全部
险峻的大山
一直
南岸
赞成
将近
第二段:开始移山。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把……怎么样
之于
纷纷
哪里
况且
削减
连……都
凭
提出疑问
第二段:开始移山。
《愚公移山》课件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