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_图文-word资料(精).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在陶瓷民俗博览区古窑景区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古制瓷作坊、古镇窑、陶人画坊。在作坊里可见到“手随泥走, 泥随手变”,巧夺天工的拉坯成型;在镇窑里,可看到神奇的松柴烧瓷技艺,从中领略到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的魅力。在古窑, 我们看到了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变化等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 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 去掉渣质, 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 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这一环节在古窑里我没有见到, 深感遗憾,于是我在前往三宝村途中仔细寻觅,有幸亲眼目睹。这种瓷石加工方法历史悠久, 应与景德镇制瓷历史同步。 2 /9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景德镇瓷土总收缩率大致为 18— 20%, 根据大小品种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尺。由于景德镇瓷泥的柔软性, 拉制的坯体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拉坯不仅要注意到收缩率, 而且还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 则要分段拉制, 从各个分段部位, 可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景德镇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与其独特的材质、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 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 除当地“天赐”的优质黏土之外, 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艺将这些普通的“东西”变成了人类的“宠物”。由此, 真正被“神灵”护佑着的正是这制瓷技艺的不断分工、进化和传承。这千年相传的技艺造就和组成了人类陶瓷史甚至是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环, 这光环让人炫目, 也让人敬畏。 3 /9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 均匀按拍坯体外壁, 然后脱模。4 /9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利坯, 也称“修坯”或“旋坯”, 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 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内外修坯是景德镇制瓷工艺中一个极为重要并优于其他窑系的成型技术, 是形成景德镇陶瓷风格的一个独特的技术保障。利坯工不仅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 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一般来说, 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 坯体厚度各不相同, 因为不同部位在高温烧成时的收缩率和受力情况不一致, 因而利坯时应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 以防止其烧造时变形。利坯时对于坯体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识别方法, 是掌握利坯技术和确保利坯质量的关键。按一般经验, 测定坯体厚薄是以手指上下抚摸并轻轻弹叩, 听其不同部位的响声。坯体较厚者,弹之发出“咯咯”之声, 修至中等厚度时则发出“咚咚”之声; 高档瓷坯体修至适当薄度时, 弹之则发出“卟卟”的脆声。 5 /9 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6 /9 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7 /9 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经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 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 厚薄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_图文-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032070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