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我等性,每个人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3 、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4 、通过学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5 、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权利平等一义务平等。 2、反对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教学用具】课本、教参、小黑板【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站平等的权利与义务【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2 、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 3 、体验法律的权威,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教学重点、难点】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 1、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他、她、它”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由此引导同学们阅读“思想驿站”中的资料, 思考: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①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 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2 、板书课题: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3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读(1 )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2 )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 (3 )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二、自主学习 1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 阅读课本 70 页小字材料,分析说明了什么? (2 )课本 71页“知识链接”说明了什么? (3 )为什么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分析课本 72 页,波洛克的名言: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①举例说明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表现在那些方面? ②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这种平等表现在几个方面? (5 )什么是权利平等?什么是义务平等? (6)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 (7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其中哪些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学生根据自学提纲, 阅读教材 70— 74页, 逐一找出自学提纲问题的答案;做好圈点批划标记,作好回答问题的准备。时间 10分钟。三、合作探究 1、课本 72页“各抒己见” 2、课本 74页“各抒己见”方式: ①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 5 分钟) ②学生展示、纠错、补充,教师点评。四、点拨拓展、总结提升 1、 72页“各抒己见”,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在我国行使和享有这项权利是有条件限制的, 需要法律的界定和维护,其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质量。但作为公民, 未满 18 周岁,仍然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所以,这并不矛盾。 2、 74页“各抒己见”, 儿子的说法①他认为父亲应给自己学费, 保证其完成学业, 这是正确的。②儿子说我不用承担任何义务是错误的。中等地承担着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在履行义务时, 不能有任何特权。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作为中学生应该履行努力学习,遵守校规校纪的义务。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并做好
八年级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