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1.(2018 ·南卷单科历史海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710 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 “景云 ”。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 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 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 “ 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 “ 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
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 “ 风俗一变 ”。712 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 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 十三道增为十五道。 这些制度成为 “开元盛世 ” 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 (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 “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 ”“ 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 ” ,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 据材料 “ 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 ”,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 “ 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 ”,改变 “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 ” ,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 “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 ‘道’巡察地方的办法, 设置十三道按察使, 驻地相对固定, 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 ”,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 “这些制度成为 ‘开元盛世 ’ 的重要保证 ”,可得出促成 “开元盛世 ”;据材料“ 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 “ 安史之乱 ”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 (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
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 江·苏卷文综历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 他的上中下三策从

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 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 引导人们
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
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
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 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 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
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 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 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
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
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
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 “ 会试亦如之冶 ”。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