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障论中国公民社会权的宪法保障.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障论中国公民社会权的宪法保障

  摘要:社会权关键是由国家主动义务来保障实现的权利。对社会权的保障在于保障个人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过上健康而又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社会保障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属于社会权的关键权利。中国宪法从不缺乏对社会权的保障,这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结果,且伴随宪法的完善,中国社会权保障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具有了“宪法委托”或“制度保障”的特点。但宪法规范对社会权的供给依然不能完全适应权利保障的需求。
  关键词:社会权:社会主义制度;宪法保障
  中图分类号: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21)04-0096-03
  一、社会权定义
  概念界定是一切问题研究的开始。有关社会权的概念,人云亦云。法学界、政治界及社会学界有多种不一样的表述形式。本文关键不在于自定义社会权,所以只分析已经有结果,在较为稳定的表述中做出选择,以形成对社会权概念的基础判定。
  根据学者夏正林的叙述,现在对社会权的研究存在两种常见的定义方法:第一个定义方法是依据对文本(包含国际人权条约和我国宪法文本)所确定的事实进行归类来定义社会权。如依据两个人权条约即和将人权分为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我国宪法学在传统上也依据这一方法定义社会权,如将宪法基础权利划分为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人身权。依据这一定义社会权应该称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权利。第二种定义方法是依据权利规范本身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对权利进行概括。社会权关键表现了要求国家实体性主动作为的价值需求。它关键是国家主动义务来保障实现的权利。所以学理上通常将基础权利分为自由权和社会权,关键从价值理念的不一样的角度来定义。美国学者称之为主动权利或社会福利权,德国学者称之为社会基础权利。两种定义对社会权的定义标准不一样,但有一定联络,通常认为只有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权利才包含对国家实体性的主动作为的需求,所以社会权能够形成一个权利群一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
  本文在第二种定义方法上研究社会权,因为所谓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权利本身还需要再定义,而概念的内涵必需是所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综合。第二种定义方法则反应了社会权的本质特征,即社会权是关键由国家主动义务来保障实现的权利。至于其详细外延,围绕定义的指向,并分析社会权在各国宪法条文中确实认情况,能够看到以国家和政府保障责任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是得到普遍公认的基础权利,属于社会权的关键权利内涵。
  二、中国宪法文本中社会权规范的演变
  社会权是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确立社会权观念的关键目标是:经过国家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主动干预,消除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弊端,以使全部社会组员全部能享受令人满意的生活条件。从世界范围看,社会权首先在宪法中被明文要求是在19的德国魏玛宪法之中。魏玛宪法以后,社会权不停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宪法之中。尤其在二战后趋势显著,在宪法中要求社会权的国家不停增多。即使部分国家没有在宪法中明文要求社会权,也实际经过其它法律规范确立起来。中国宪法一样肯定了社会权,确立了对社会保障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的保护,同时对其它部分社会权给予明确要求,关键包含文化的自由,妇女、母亲、儿童、婚姻及家庭方面的

中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障论中国公民社会权的宪法保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