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
“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这是明朝的徐九经在句容当县令的时候写的。因为有个戏叫,因此大家对她比较熟悉。不熟悉的是,她画得也不错,就画了棵白菜挂在堂上,旁边题了这两句诗。以后她离开句容了,老百姓就把那棵白菜刻下来,还刻了“勤俭忍”三个字,说这叫“徐公三字经”。
清官海瑞在淳安的时候,有一天自己出门,买了三斤肉,马上成了天大的八卦,在官场就传开了。海瑞也吃肉了?以后才探询清楚,那天海瑞的母亲生日,那三斤肉,是海瑞给母亲的生日礼品。
明朝常州还有一位官员叫符验,和“赴宴”谐音,却极其清廉,不但不带家眷赴任,而且每顿饭全部只吃青菜,因此在官场上得了个外号,叫“符青菜”。有一年闹了旱灾闹蝗灾,符青菜出门办公,让随从背了两个筐,一个盛米,一个放柴,为的就是不骚扰地方。
永乐年间,还有个明轩�,官全部做到按察使了,一年四季只穿布袍。她倒是吃肉,三天买一斤肉,这是规矩。要是来客人了,才杀一只鸡。她家杀鸡,在街坊间是个奔走相告的新闻。以后她告老还乡,皇帝问她:“我听说浙江有个官,回家的时候,全部家当全部放在两个竹笼子里,谁全部看得见。是不是你啊?”这位清官一边点头,一边就哭了。
唐朝的郑馀庆,是位高官。她当过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太子少师,还封了荥阳郡公,食邑两千户,按理说应该过着奢靡的生活了。可是她不,一生清贫节俭。有个段子说,有次她请客,吩咐厨子说:“一定要去毛,蒸烂了,脖子别折断啊。”大家一听,饥肠辘辘,以为不是鸡鸭就是鹅什么的。结果菜端上来,竟然是一盘蒸葫芦。她死的时候,没钱办丧事,连皇帝全部知道了,特意多给了她30天的俸禄――这就算她惟一一次占公家廉价吧。
宋朝的苏东坡,算是好吃的。不过她是靠工资生活的,被贬成黄州团练使以后,家境就担心了,没进项,自己去东坡种菜。为
古代清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