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docx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 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 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 58 厘米,宽 28 厘米,土厚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 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 标准化要求高。 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 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 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
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
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 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 100 公斤作床
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 25 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 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
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
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 2000 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 25﹪氮、磷、
钾复合肥 60-70 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
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 100 公斤细土匀拌公斤旱秧壮秧剂。 取土地
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 PH值(适宜做床土的 PH值
为)。施后连续机械旋耕 2-3 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 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 10-15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 5 毫米,其中 2-4 毫米粒径的土粒达 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需要注意的是, 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 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
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 30 天进行。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 秧田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
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 常规稻秧田、大田比例
宜为 1:100。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
为 18~20 厘米,旋耕深度为 12~15 厘米,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
地表平整。然后于播种前 10 天精做秧板,秧板的宽度为米,长度根
据田块情况确定, 秧板之间开挖宽 30 厘米、深 20 厘米的排水沟兼做
管理通道。秧田外围沟深 50 厘米,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 15-20
厘米,并开好平水缺。开沟后灌水进田,水和秧板高度平齐时停止灌
水,以水平面来测量秧板的平整度,做到高铲低补。秧板做好后排水
凉板,沉实板面,并于播种前 2 天进一步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
拍实,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实,秧板沉实不陷脚;平,
板面平整无高低;光,板面无残茬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3. 秧盘准备 进行软盘育秧时,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要准备尺
寸为 58×28×厘米的软盘 25 张左右。
种子准备
⑴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
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分蘖中等、抗性好、穗粒并重型优
良品种,同等条件下以生育期短的为宜。
⑵大田用种量 常规粳稻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为公斤。
⑶种子处理
①确定播期 机插育秧与常规育秧有明显区别:一是播种密度
高,二是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仅为厘米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 因而秧
龄弹性小,必须根据茬口安排,按照 20 天左右的秧龄推算播期,宁
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机插面积大的,要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机
械数量和机手技术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合理分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