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 道家思想论文古文学论文关于“太一”的考证研究摘要: 传世典籍多见“太一”一词, 1993 年出土的郭店楚简中更有珍贵的道家佚文《太一生水》篇。那么,“太一”一词到底何时开始出现?它有什么内涵?后来又有何演变?考察典籍可知, “太一”出现的时间在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是老子开创的哲学概念,其最初的意义为:物体形之大者和时间之最初者,为万物之终极起源。首论“太一”思想的《太一生水》赋予了“太一”至上性和绝对性, “太一”因此而被后世附会为神名, 后又因神名而附会为星名。而将“太一”作为避兵祈福神始于西汉早期汉文帝时期。关键词:道家思想;太一;出土文献传世典籍多见“太一”一词, 1993 年出土的郭店楚简中更有珍贵的道家佚文《太一生水》篇。那么,“太一”一词到底何时开始出现?它有什么内涵?后来又有何演变?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一、“太一”之名出现的时间“太一”之名何时出现, 典籍无有明载, 以致博学如顾炎武者感叹云:“太一之名不知始于何时? ”①丁四新认为,“太一”一词的出现“在《老子》、《论语》之后, 《庄子》、《楚辞》之前,可能产生于战国初期偏晚、中期偏早之时。”②说“太一”产生在《庄子》和《楚辞》之前, 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因为《庄子列御寇》云“太一形虚”, 《天下》云“主之以太一”,而《楚辞九歌》之首篇题为“东皇太一”。但是说“太一”一词出现在《老子》、《论语》之后, 笔者则不敢认同。因为《老子》和《论语》的成书皆有一个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 页脚. 店《老子》制作的时代, 传世本《老子》还没有形成, 而与郭店《老子》丙组抄写在同册竹简上的《太一生水》已经面世。郭店一号楚墓的下葬时间,经过考古测定学界多认为在公元前 4 世纪末期。《太一生水》既然随墓下葬, 则其抄写时间当亦在公元前 4 世纪末期, 而文本的制作时间当更早。这样看来,“太一”一词出现时间的下限为郭店一号楚墓下葬时间,但其上限仍需探讨。《论语》一书的最早的片段作于孔子生时,但是《论语》一书称曾参为“曾子”者凡 17 见, 此种称呼显然是来自曾参的弟子。则《论语》成书最早也当在孔子的再传弟子之手。日本学者山下寅次撰《论语编纂年代考》认为, 《论语》的编纂年代为公元前 479 年( 孔子卒年) 至公元前 400 年( 子思卒年) 之间。③那么,“太一”一词是否就出现在公元前 400 年后呢? 这有待我们考察。(一)从出土文物看“太一”出现的时间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考古发现了几件战国至于西汉前期的出土文物,有论者认为与“太一”有关。 1960 年湖北荆门市漳河车桥战国墓出土了一件戈类兵器,据学者考证为“兵避太岁”戈,其年代当在战国中晚期。④ 1987 年湖北荆门市包山 2 号墓出土了一批占卜类简文, 其中有祭祀祷词, 涉及的对象包括许多神祇,位列其首的神,李零先生将其名释为“太”,疑即《九歌》中的“东皇太一”。简文的抄写年代在公元前 318 ─前 316 年,和“兵避太岁戈”年代相近。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 3 号汉墓出土了一幅帛画“太一避兵图”, 帛画的抄写时间在公元前 179 年─.页眉.. 页脚. 前 168 年之间。马王堆帛画“太一避兵图”在主神像中标有“太一”字样,在分题记和总题记中也两见“太一”,则此图以“太一”神为主题无疑。李零先生认为“太岁”即“太一”。⑤笔者对此不敢认同。古有岁星纪年法, 岁星即为木星。古人认为岁星由西向东十二年绕天一周, 遂以此纪年。但“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方便, 于是使用“太岁纪年法”: 设想出一个假岁星, 叫做“太岁”, 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⑥可见“太岁”乃是一个假岁星。而“太一”则不同,按《周易乾凿度卷下》云:“故太一取其数, 以行九宫, 四正四维, 皆合于十五。”郑玄注云: “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其星因以为名焉。”是一实实在在的星名。以此而论,“太岁”非为“太一”已明。“兵避太岁戈”和包山占卜类简文虽然出现在战国后期, 从考古结果看, 其时间与郭店一号楚墓下葬时间相同。但此二件文物与我们要讨论的“太一”或无关, 或只能存疑, 故不可据以论证。帛画“太一避兵图”虽然与我们讨论的“太一”关系极其密切, 但是其出现时间在西汉早期。可见, 从目前所见文物难以考察“太一”一词在先秦何时出现。(二)从传世典籍看“太一”出现的时间先秦时期, 载有“太一”一词的典籍颇多, 见于《文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礼记》、《楚辞》、《鶡冠子》等。先秦时期的“太一”主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哲学概念的“太一”,.. 页脚. 名“太一”。摘录如下: 《文子自然》云:“守之勿失, 上通太一, 太一之精,
道家思想的论文古文学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