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庄子安命论形成原因.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页眉. 页脚. 试论庄子安命论的形成原因摘要: 庄子独特的见解及其特殊的身世经历对庄子安命论的形成影响巨大, 促使庄子对命运既无可奈何又悠然自得, 而并非一味地悲天悯人。此文主要从两大方面来探讨其形成原因: 即庄子在理论认识层面上对人在万物中的地位, 世界的特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痛楚而又达观的切身体验;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庄子睿智的见解, 达观的生活态度对庄子安命论的影响。最后, 该文试图使读者把握并能有效地运用庄子安命论中的积极因素, 在其失意时以庄子安命论作为慰藉,适时调整心态,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努力地前行。关键词:庄子;安命论;形成原因文章编号: 978 —7— 80712 — 971 —4( 2012 ) 01— 003 — 03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他着重关注的是人的命运和精神自由问题。安命论作为庄子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此的研究, 出发点多, 涉及面广, 成果颇丰。对安命论本质方面的研究, 如余建中在《庄子命之本质论》中提出,命在本质上是一种必然性,庄子倡说安命, 但并非主张宿命; 李明珠在《论庄子对“命”的超越》一文中指出, 安命的实质是在随顺客观必然的基础上, 追求人生自由。对安命论意义方面的研究,如刁生虎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一文中, 认为安命论是庄子超越生命困境, 实现心灵自由的途径之一; 李远杰在《庄子自由观及其人文精神论纲》中则强调庄子安命论是其自由理论的基础; 王焱在其《论庄子安命说的意义与局限》一文中论证了安命能够提供一种坚毅的生存理念, . 页脚. 消解, 但并不能彻底根除引发痛苦的现实根源。对于安命论形成原因方面的研究, 刘笑敢在其《庄子哲学及其演变》这一专著中已指出“庄子消极安命的主张虽不正确, 却也事出有因, 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1] 。此文试图从以下两方面来论述,一,庄子在认识层面上所看到的人在世界中的地位, 世界的构成及其特性等大道;二, 他在现实生活中痛于乱世无道之困, 与其潜在的亡国遗民的文化反抗意识相交织, 形成的痛楚又达观的人生态度, 以近一步探讨庄子安命论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希望读者认识到:庄子安命论固然有一定的消极倾向,但实为一种达观而睿智的人生态度,在人生失意时, 如果能够有效运用庄子安命论中的积极因素, 积极调整心态, 相信“臭腐复化为神奇”之时的到来, 就必然能走出人生困境,再建个人辉煌。一、庄子的“命”的主要内容及其安命论的典型特点(一)庄子的“命”的特点与内容 1. 庄子的“命”的特点此文要探讨庄子“命”的特点,就有必要简明介绍一下“命”的观念起源演变及先秦诸子对“命”的态度。命的观念起源很早,殷周时期已经出现,但主要指上帝的意志, 且常与政治问题结合在一起。如《尚书· 汤誓》云“有夏多罪,天命亟之”。[2] 大约从孔子起,“命”开始与人生哲学结合在一起, 具有个人意义。儒家主张“知命”,如孔子所谓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3] 和“五十而知天命”[4] 。墨家则主张“非命”,. 页脚. 不承认有“命”这回事。《墨子· 非命下》曰:“其言不曰我罢不, 吾从事不强,又曰我命固且穷[5] 。墨家所非之命完全是宗教的前定之命,并不同于儒家和道家所说的命。法家认为“天有大命,人有大命”[6] ,但他们关心的主要是君主如何来控制臣下和老百姓的“命”。道家主张“安命”,“命”在老庄哲学中,与“道”密切相关。老子极少讲命,而庄子则从万物生成的角度,对于“命”作了规定, 在《天地》篇说:“泰初有无, 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 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 谓之得; 未形者有分, 且然无间, 谓之命。”[7] “未形者有分, 且然无间, 谓之命”是说事物在未形成形体之时, 已经具备了阴阳的区别,而且阴阳变化形成万物,这就叫做“命”。庄子还认为“命”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 《达生》篇将其解释为“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8] 。 2. 庄子的“命”内容陈绍燕认为, 庄子对于“命”的范畴的描述具有绝对的性质,“富贵是‘命’贫困是‘命’,一切皆命,一切皆必然,甚至偶然也是必然,偶然也是‘命’……人们的任何遭遇都是由一种与生俱来的必然性所左右、所决定”[9] 。概括来说,庄子的“命”的内容主要为:生死、恶疾、不测的灾祸、及其他人力无法解决的事。 3. 庄子安命论的典型特点庄子认为,命来自于道和天的决定作用。人作为万物中的一员, 对于先天之命不能有所损益,如《至乐》篇所说:“. 页脚. 怀大, 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夫若是者, 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 夫不可损益”[10] 。庄子并进一步提出要以乐天安命为最高道德境界。庄子所安的“命”主要是命运之“命”,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 是靠人力无法解决的事。庄子所讲的安命论也不完全是悲天悯人

试论庄子安命论形成原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28610723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