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化友好和友好社会的思索
友好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性中的统一。构建友好社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在实现社会友好中有着不可替换的主要作用。
思索之一:文化友好,社会友好的基础
友好是一个文化境界。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社会友好就无法实现。只有造就深层次的文化友好,才能构筑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友好。从这一意义上说,文化的责任和作用关键表现在三个方面。
1、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文化“润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友好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际关系的友好,社会友好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剧烈的市场竞争,复杂的利益关系,也强烈地冲击着大家的情感世界和伦理观念,使整个社会变得有点浮躁。以自我为中心、利益为中心的意识日益膨胀,有些人对财富增加、道德滑坡发出感叹,有些人对生活富足、精神空虚表示担忧,也有些人对贫富不均、社会不公表示不满。“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便会生出无数烦恼。”我们正处于这么一个发展的关键期和矛盾的凸显期,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力量,增强人文关心,加强道德约束。所以,在构建友好社会的进程中,必需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充足发挥文化对大家精神世界的抚慰和激励作用,对社会矛盾的疏导和缓解作用,对社会组员的亲和和凝聚作用,这是文化的责任,也是文化建设的中心步骤。
2、共同的理想信念需要文化引领。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友好的精神纽带。改革开放20年来,大家的观念日新月异,多种观念相互交织,多种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思想的空前活跃,似“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充满了生机,也似“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潜伏着不安。部分人所以信念发生动摇,信仰出现危机,部分地方不信马列信迷信,不信组织信个人已经有一定市场。怎样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需要依靠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将理想信念和常人、常理、常情相融合,真正成为多数人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寄托;需要发挥文化对大家思想的引领和启迪作用,内心有正确价值观的支撑,远处有理想之光的照耀,社会才会生机勃发。这是文化的使命,也是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
3、全民的素质提升需要文化熏陶。提升全民素质,是构建友好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构建友好社会的主要确保。没有农民素质的提升,难言农村全方面小康的实现,没有市民素养的提升,难有城市文明的提升,没有些人的当代化,社会当代化也无从谈起。而全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文化过程,需要面向长远,细水长流;需要经过宣传教育塑造人,文化服务陶冶人,实践活动培育人,制度管理规范人,优美环境影响人。使大家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感受愉快、接收教育、享受文明,使全社会组员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是文化的功效,也是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思索之二:文化友好,彰显统筹理念
文化友好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在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尊重选择,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加好的文化精神生活,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详细的实践中,需要重视处理好四对关系。
1、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思想观念多样化的统一。从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
有关文化友好和友好社会的思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