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剧名词解释2.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剧名词解释

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 世纪
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
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
伴奏乐器请关注网站 京胡艺术网 (全国首个京胡门户网
站)/
(1)工尺,戏曲音乐名词。泛指戏曲曲谱上曲词右侧所注
音阶符号。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合、四、上、尺、工、
凡、六”等字作为音阶的符号,相当于西洋音乐的
“56712345。习惯上把这些符号统称为” “工尺。有的曲谱,曲”
词旁只注板眼(拍子),不注工尺。有工尺的曲谱,名为工
尺谱。 (2)板眼,戏曲音乐名词。传统唱曲时,常以
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
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
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
板眼。
(3)过门,京剧音乐名词。指在唱句与唱句之间,唱段与
唱段之间的间奏音乐。唱句与唱句之间常用小过门儿,唱
段与唱段之间常用大过门。但由于板式不同,亦有不少例
外,并无固定模式。 (4)挂儿,京剧音乐名词。挂儿
是“过儿”的谐音,专指在唱段与唱段之间的大过门,一般多
指华彩的间奏音乐。在唱句与唱句之间的小过门不称挂
儿。
(5)垫头,京剧音乐名词。指在乐汇与乐汇间起搭桥作用
的旋律称为垫头或小垫头,亦名桥。垫头旋律较短,一般
只有二、三拍,起前后衔接作用。 (6)行旋,京剧音
乐名词。指在演员表演动作或对话、独白时的衬托音乐。
行旋多为曲牌或简单旋律的反复演奏,主要起烘托气氛的
作用。
(7)调门,指演员歌唱时的音高。凡用弦乐器伴奏,
都根据演员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调。京剧调门,一般以正宫
调为适度,最高的唱乙字调,最低的凡字调,俗称趴字
调。同一剧中,两个主要演员音高不同,有时互相迁就,
有时临时长(提高)调门或落(降低)调门。
(8)调面,演员唱的音高与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
音高相同,叫做调面。意思是按照“调门”的表面歌唱。调面
系针对调底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演员都唱调面。
(9)调底,演员唱的音高比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
音高低八度,叫做调底。意思是按照调门的底音歌唱。调
底系针对调面而言。京剧的某些唱腔,如娃娃调的腔调经
常翻高,如将调门定高,演员嗓音不及,如将调门定低,
乐器音量有过小,乃采用调底的唱法,把乐器定高八度,
演员以低八度的音来歌唱。 (10)定弦,指弦乐器(胡
琴、阮等)定“调门”的高低。一般都以笛子作为定弦的标
准。
(11)乙字调,京剧音乐名词。工尺谱所用调门之一。定
弦时,以笛子小工调的“乙”音(开启第五孔,吹高音),定
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乙字调为京剧的最高
调门。 (12)工正调,亦作正宫调。京剧根据笛的音高
定胡琴的调门,西皮外弦与笛正宫调的工

京剧名词解释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210 KB
  • 时间2021-04-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