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案
【教学理念】
设计古诗主题教学,运用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
【学习目标】
一、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二、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三、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一)播放歌曲《送别》。师诵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李叔同先生的一首送别之词,从这个旋律之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板书:别)
(二)送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现在有汽车、飞机等发达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讯方式,但是在古代,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古人就把这种种别离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补板书:董大)
(三)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四)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五)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
(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的人并不多。董大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便决定离开。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碰到好朋友高适。)
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二)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教师抓住以下重点词点拨:第一句的“曛” ,第三句的“知己”,第四句的“君”。)
(三)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前两句。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
。
?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顺势
点到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这昏黄一片的天地,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难挫折。)
。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教师范读)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五)品读后两句。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
。
,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
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
,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高适会对董大怎么说。
(学生自由表达,充实后两句诗的内涵。)
4.
别董大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