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2)
于是有了这首诗的前四句。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
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车马喧 ,意味着上层人士
之间的交往,所谓 冠带自相索 。因为陶渊明喜欢诉穷而人们又常常
忘记贵胄之家的 穷 与平民的 穷 全不是一回事,这两句诗的意味就
被忽视了。实在, 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是浔阳最有势力
的一族。所以, 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门无车马终究是
不寻常的。所以紧接着有一问:你如何能做到这样?而后有答,自然
地归结到前四句的核心 心远地自偏 。 远 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
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 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 此处的 心远 便是对
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 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
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进一步说, 车马喧 不仅是
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
社会。
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 其实结构非常严密。 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
了。难怪连造语峻峭的王安石也大发感慨: 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
1
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称为 自然哲学 ,它既包含自耕自食、 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 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
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字宙而存在。 从本源上说, 人的生命原来是自然的一部分,是 大化 迁变的表现, 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和名利的竞逐中,以至丧失了真性,使得生命充满焦虑和矛盾。所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