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校对:
审核:
泰州市房城建筑质量评估事务有限公司
目 录
1、工程概况
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3、监测目的和依据
4、监测内容及项目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6、监测方法及精度
7、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0、监测人员的配备
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泰州市****基坑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根本项目建设地点:泰州市(新328国道以北,经一路 以东)
总用地面积:75753 平方米
本单位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建筑层数(地上):7层 地下:2层
建筑高度:
工程使用年限:50年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7度
主要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
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土质第1层为表土,工程性质差,第2层为粉土,工程性质一般,第3层为粉砂,工程性质良好,第4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良好,第5层为粘土,工程性质良好,第6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一般,第6-1层为粉土,工程性质一般,第7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良好,第8层为粉土夹粉质粘土,工程性质一般,第9层为粉土夹粉砂,工程性质一般,第10层为粉细砂,工程性质良好,第11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良好。
该基坑支护东侧采用双排钻孔灌注桩的支护形式;北侧采用放坡;其余两面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基坑周边采用三轴搅拌桩全封闭止水帷幕。
周边环境现场查勘状况:基坑的东侧为青年南路,南侧为济川路。
3、监测目的和依据
、监测目的
、编制原则
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与周围墙体、土体位移即三维空间的各种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反映了基坑开挖中时空效应的规律。
基坑开挖是基坑卸荷过程,由于卸荷而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也引起围护墙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水平方向位移和因此产生的墙外侧土体的位移。基坑变形包括围护墙的变形、坑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地层移动等。
、基坑监测依据:
国家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或地方规程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规范编号
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2009
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4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范》
JGJ/T111-1998
5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6
地方行政法规
除按招标文件要求及深基坑设计图纸外,本次监测工作中涉到的技术规范标准将是国家现行标准,质量负责人将随时检查技术规范的更新情况。
4、监测内容及项目
根据规范规定及业主提供的相关设计图纸资料,本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和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仪器监测项目有圈梁顶水平、竖向位移、地下水位、桩、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各项目的监测点位布置图附后)。
监测内容:
①圈梁顶部水平、竖向位移的监测:从圈梁顶面基坑阳角处起西侧布设7个位移监测点,在南侧布设9个位移监测点,在东侧布设10个位移监测点,合计布设26个测点,在基坑施工期间进行变形测量,控制变形速率和累积变形量,保证基坑的安全。
②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在止水帷幕外侧2m处,沿基坑周边布设19个水位观测孔,孔深18米,在基坑施工期间进行水位测量,控制基坑水位变化。
③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从基坑西侧布设5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在南侧布设5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在东侧布设6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共布设16个测点。测斜管的长度大于围护灌注桩深度,在基坑施工期间进行土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控制土体内部水平位移变化。
拟布设监测点数量一览表
序号
内容
监测点数量
1
圈梁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26
2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19
3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6
各项目监测点位布置图附后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本工程布设的基准点必须满足本工程的要求,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化情况,具体基准点的布设如下:
(a)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在测区外布设4个基准平面控制点,在测区内拟布设8个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可按实际情况调整。
(b)在测区外布设4个基准高程控制点,在测区内拟布设8个工作基点,工作基
基坑监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