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前言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增长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成本持续下降。 2009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 , 多晶硅产量为 11 万吨, 2010 年分别达到 、 16 万吨,组件价格则从 2000 年的 美元/ 瓦下降到 2010 年的 美元/ 瓦。“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的行业。加快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社会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均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入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领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以及《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面调研、深入研究、广泛座谈的基础上,特编制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作为我国“十二五”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加强行业管理的政策依据。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 我国光伏产业概况 1. 太阳能电池产量不断提高,产品外销比重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 100% 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 2007-2010 年连续四年产量世界第一, 2010 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 10G W, 超过全球总产量的 50%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品 90% 以上出口, 2010 年出口额达到 202 亿美元。 2. 多晶硅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掌握生产关键技术“十一五”期间, 我国投产的多晶硅年产量从两三百吨发展至 万吨, 光伏产业原材料自给率由几乎为零提高至 50% 左右, 已形成数百亿元级的产值规模。国内多晶硅企业已掌握改良西门子法千吨级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规模化生产的稳定性逐步提升,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部分企业能耗指标接近。 3. 晶硅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十一五”末期,我国晶硅电池占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 95% 以上。太阳能电池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尤其是在转换效率方面,骨干企业产品性能增长较快,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17-19% ,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 15-17% , 薄膜等新型电池转换效率约为 8-10% 。? 4. 生产设备不断取得突破不断提高国产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开方机等设备已接近或达到,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晶硅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除全自动印刷机和切割设备等外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并具备生产线“交钥匙”的能力。硅基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初步形成小尺寸整线生产能力。 2010 年我国光伏专用制造设备销售收入超过 40 亿元,出口交货值达到 1 亿元。 5. 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启动,装机量快速增长我国已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和《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策,并先后启
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