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特写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救灾车闯祸后……
7月18日傍晚,四川彭山县火车站附近,一辆解放牌货车被团团围住,人们用噪辣的近于粗俗的四川话争吵着、叫骂着。 我挤进人群,见一小伙子和一老太婆正揪住司机论理。据说两分钟前,这辆货车停靠街边时将小伙子的自行车挂坏了,有人躲避时又碰翻了老太婆的豆腐摊,雪白的豆腐倒了一地。
“开的啥子车?”小伙子横眉怒眼,挽胳膊想动手。 “不赔我豆腐,走不脱!”老太婆尖叫着。 司机也不示弱:“你们聋了瞎了?听到喇叭不理不让!”
众人都给小伙子和老太婆帮腔。路边包子铺老板指着司机的鼻子道:“整了人家还嘴硬,你今天想不想走?!”
戴红袖套的老汉连声喊:“啥子态度?罚款!” “喊警察来!” “赔100块钱!” “不赔扣货!”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人们吵嚷着,乱成一团。司机脾气大,但也是个干脆人:“赔就赔,少起哄,我还要赶路。”
“这人拉的是抗洪物资!”有人惊叫。马上有人爬上车查看“是的是的,省里让发往江苏的草袋。”一个穿铁路制服的人证实。现场立刻静下来。小伙子正要接司机赔款的手退缩了,卖豆腐的老太婆也停止了叫骂。 “算了,有钱让他赔点,放他走,别误了装火车。”有人提议。 一片赞同。 “咋不早说呢?这货,灾区急等着用呢!快上车!”戴红袖套的说。 “师兄,你不该停这个地方嘛。”小伙子口气缓和多了。“我……,我停下想买几个包子就走,午饭晚饭都没吃。司机边解释,边赔钱给小伙子。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她还是辛苦,别个忙来没吃饭。”有人同情司机道。
“算了算了,我这破车就当捐给灾区抗洪了,你赔老太婆点钱就行了。”小伙子挺仗义地说。 “莫赔了,你救灾车把细(小心)点就行了,快走吧。”老太婆也很宽大。说话间,卖包子的老板用一张报纸包了几个包子递给司机:“你不是没吃饭吗,我请你。”司机捧着包子,愣在车前,一米八几的汉子,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没事了,同志,都看在灾区份上。”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边安慰司机边将他推进驾驶室。 两分钟后,警察赶来了,还未张口,就有人风趣地告诉他:“私了啦,私了啦,你回吧。譬察简单了解情况后,笑着走了。 笔者很激动,走到老太婆豆腐摊前:“老人家,您的豆腐我全买了,就要这地上的。”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和本质的片断、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点: 镜头感;
现场感;
“形神兼备”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一、人物特写
新闻经典:《经济学家赶集》
本报讯 3月4日下午,经济学家薛暮桥到北京北太平庄农副产品市场赶集。
这位75岁高龄的老人,兴致勃勃地挤进人群,东瞧西看,问这问那。见到卖鲜鱼的,便问是怎么运进城里来的。有几个顾客正和卖主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一元二角一斤。薛慕桥同志高兴地说:“好,我也买一条。”卖鱼的拣了一条又大又肥的活胖头鱼,一称,五斤重。薛暮桥一边付钱,一边说:“看来还是两个市场好。”买完鱼,又买了一条擀面杖。这时,一个老头在叫卖挖耳勺。他赶忙过去花三分钱买下一个,说:“我很早就想买这么个小东西,总买不着,今天算是盼着了。”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赶完集,来到市场管理所。薛暮桥对管理所同志说:“这样的市场多开辟几个、分散一些就更方便了,是不是可以让那些较富裕的社队自己投资建市场呢?”管理所同志说,也有个别人投机倒把。他说:“我看要进行教育,做到公买公卖。我们以国营市场为主,农贸市场为补充,提倡社队集体卖货,也保留少量商贩。”
1980-4-25 《市场报》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新闻经典: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二、事件特写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新闻作品选读之特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