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会考知识点.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历史会考知识点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依据高中会考考试说明) (必修 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称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分封制: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皇帝制度的创立: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后,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首创了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②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 执掌奏章, 下达诏令, 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 负责全国军事。③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 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都起了重要作用。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掌决策, 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 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自此,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 1840 ~ 1842 ): 战争中, 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 年8 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 2100 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影响: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 1860 ):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1860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方千米的领土。甲午中日战争( 1894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1895 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白银 2 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 1900 年6 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1901 年9 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 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日战争开始标志: 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罪行: 1937 年 12月, 日本攻陷南京后, 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 30 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抗日战争: 面对日军侵华,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 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型关战役( 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 徐州会战)的胜利。 1940 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天县金田村宣布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9月, 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政权。 1853 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建国纲领。进步性: 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 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 只是空想, 根本无法实现。 1859 年冬,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1864 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

历史会考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