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银行保险的现状及我国银行保险组织模式选择
姓名:黄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韦生琼;彭韶兵
20020401
要摘全球化——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联合重组,网络化——利用互联网经经实施了年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这标志着分业经营模式在高级的形式,即资本联合形式,构造一个集银行和保险以及其他金融随着世界经济的较快发展,金融业发生了许多令人嘱目的变化,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许多对银行保险严格限制的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英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先后取消了分业经营限制,由传统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美国国会二于二年月胀ü碌摹督鹑诜裣执ò浮罚现沽艘美国的终结,也使混业经营成为全球金融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由于银行保险具有混业经营的性质,所以也得到了解禁,银行保险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发展。各国的银行保险由以前的简单合作发展到了一种比较机构在内的金融控股公司也成为全球金融业的选择。而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银行保险合作这种简单形式上,即使存在资本联合,也只是一种个别现象。这对已经加入了⒔鸩饺谌胧界经济的我国,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方面,迄今为止,有了一定的理论发展。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有如下几方面:一、从欧洲的银行保险情况入手,分析银行保险在我国是否具有发展的现实性,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有的认为我国与欧洲围情不同,发展银行保险的时机不成熟,不能盲目跟从;有的则从我国加入了南质党龇ⅲ衔R斜O沼欣谔岣呶夜泻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使它们具有更好的抵御外资金融机构进攻的能力,银行保险现在应该大力发展。二、一些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学者,他们站在这两种金融机构的角度上,来分析银行保险是否在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结论也不是单一的,有的认为银行保险是一个对银行、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三赢”的战略,理应大力发展:而更多的则从风险
模式最合适,探索出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银行保险发展方向,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并期抛砖引玉。上,得出我国应该发展银行保险的结论,并构建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三小节阐述了银行保险的一般形成途径及组织模式。在这部分里,明的角度考虑,认为我国现在发展银行保险会重蹈以前混业经营的覆辙,因而不支持银行保险的发展。因此,虽然现实中对这一问题有所研究,但是并没有达成共识,而对另外一些问题,如:我国银行保险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组织模式,则涉及得更少。如果理论工作跟不上,将会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本文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试图从国外的银行保险发展情况出发,联系我国现在银行保险的实际,探讨出我国究竟是否应该发展银行保险,如果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组织本文的具体思路是:首先从银行保险的成功案例出发,结合银行保险的一些具体理论,并在分析我国银行保险具体情况的基础的组织模式模式,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全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银行保险的概况在这部分里,一共分为三个小节。其中第一小节是关于银行保险的涵义,主要是起一个引入正文的作用,并且根据涵义,引出了各种形态的银行保险,并对银行保险与混业经营进行了区分;第节按照银行保险发展的时间顺序简单介绍了银行保险发展的三个阶段;第确了以下的问题:一、银行保险是一个与混业经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银行保险的资本联合形式就是混业经营的一部分,而混业经营中涉及到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联合的就是混业经营的一部分;二、形成途径,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和作为静态结果的组织模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这部分里对它们进行了对应,并对几种组织模式进行了界定和比较分析,指出综合性银行是银行保险发展的最高级形式。第二部分:国外银行保险现状介绍该部分先从银行保险业务收入在整个保险费收入中的比例出发,从总体上对国外银行保险的发展情况做一点较浅的、表面上的介绍,接着按照银行保险资本联合的三种形式分类,对国外一些银行保险发
了银行保险融合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第二个方面是银行保险发展个案介绍的时候,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来进行的。第三部分:银行保险产生及发展的原因性质;第二小部分引入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资产专用性”理论,从这展较为迅速的国家进行了个案介绍。由于银行保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这严格来讲,不是真正的银行保险;二是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资本联合,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保险。因此,在银彳亍保险的产生是一个涉及到银行保险的内涵的、本质的问题,而银行保险的发展则具有外在的、表面的性质。因此,这部分就从银行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第一个方面的分析中,分了三个小部分,这三个小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证明了银行保险具有融合的趋势。第一小部分从国外近年来的一些观点出发,证明了银行与保险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说明
银行保险的现状及我国银行保险组织模式选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